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兴化儒学广场

2016-04-29 09:14:53

    穿过临街的艾克普罗婚纱摄影门面,往里走,拨开光鲜艳丽生活的另一面,我看到一个城市的精髓品格所在。

    在一片青草葱郁的土地上,孔子讲学群雕吸引住我的目光,先贤手捧书卷拧眉沉思,长袖逶迤,须发飘逸,手捧大书内昨夜清水如镜,不知道是谁有意散入青草,竹简内清水荡漾着小草,欲有晃动之意。孺子的清逸洒脱气息在这个清晨浓得化不开,我似乎嗅到了书香正从水面溢出,儒家学派的思想正在潜移默化着这里的一草一木。群雕造型各异,长者肃穆庄严,在传播儒家思想,语言舒缓、气息流畅,宏篇大论种子一样散播在这片土地上。晚辈或坐地习读,全神贯注凝视书页;或握书抱拳,求老师解疑释惑,眼神真挚虔诚,神态形象逼真。儒者风范,传达得惟妙惟肖。

    石雕背后树木掩映的深处更深的文化渊源在黛青色的天幕下若隐若现。雨后的儒学广场幽深的林木间有一股密实的春天才有的清新和潮湿,地下的三叶草绿意盎然,红枫在春天也是红的。我信步向前,踏上曲折幽深的红木廊柱支撑的走廊,左边经过一个翘沿飞翅亭台,右边是一片青色老房子,砖墙精细,小瓦秀逸,古色古香中透出雅致的情态。雕花门沿下黑色的木门肃穆沉郁,门槛高耸,门边镶有圆形雕花石头。伫立良久,仿佛有脚步声自门槛踏过,青衫长袖内经卷碰触有声。仰望古人品学脉络,一条小径把繁华闹市隔开,院墙外马蹄踏过世俗纷争,院墙内却是清风吹动书卷,学士凝神深思,不为外界所扰。走在青砖铺地的巷道上,经过一家叫吴甡的大学士门前,似听到手持长卷的大学士诵读书经之声。走不多远,陈五房进士家的院墙和大门隔开此世的鲜花和绿草。我放轻脚步,侧耳聆听古人在清晨洗漱的声音,似乎有咳嗽声从院墙里传出,又似有翻动书简的窸窣声传来。往里走,是一条又一条的清爽小巷道,是一座又一座的幽深庭院,更有耸出院墙的层叠牌楼和飞檐翘壁的花亭。遥望耸入空中精雕细琢的建筑,我想知道这里面住着的圣人是不是不食人间烟火?如此造型各异的院墙和门庭有着怎样的文化底蕴?他们在此追求着怎样的与世不同的精神世界?

    转过幽深的院墙,斜铺的青砖路面上一片片落花飞鸿惊艳动人,是昨夜细雨打落的樱花。点点花泥,花布一样铺在青砖上。不忍踏过,我站在远处看对面次第高起的院墙威严耸立,唯一的青色,和天一样的颜色。岁月流去,青砖青瓦上留下藏青色的沉默,诉说着它的辉煌与威仪,诉说着它的清白无尘和蓝天一样广阔高远的内心。

    走出青砖院墙的巷道,中原才子坊在一片开阔地上高挺着,金黄的“父子科第”的匾额悬挂在上面。方石立地,擎起木质的才子坊,经历风雨不褪其当年风采。另一边的正门上写着“极星门”三个字,此刻我知道我走过的地方是兴化历史上至尊极星们居住的地方,群星荟萃于此,以耀眼的光芒照亮这个城市深厚的文化氛围。仰望先贤们功高德重的品格,我辈何其渺小,胸无点墨,还自以为是,在此应低头冥想,羞愧不已。我再一次走进儒学广场的内里,我要沾染一下儒家学士们的风范和智慧,让这里聪慧的风给愚钝的我开启一条通往灵慧深处的小缝隙,便是我在这个清爽早晨最大的收获了。

    往林木深处走,另一番别开洞天让我顿时神清气爽,如一股清凉的风从远古吹到今天,儒家之风越过诗书画三绝的郑燮,越过《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越过一个个极星们辉煌的荣耀,吹拂着今天的极星们:毕飞宇、庞余亮、王干——这些响亮的名字是这片土地上新的光芒,他们汇聚于此,像一条源远流长的长河,留给我们汲取不尽的知识琼浆。

    凝视清幽的院墙里的兴化文学馆和毕飞宇工作室,我心绪平静,这里是繁华都市里的清凉,是一杯下午茶,可慢慢品味,细细体会。先贤功德,群星光芒,让人心怀崇高敬仰,学古习今,可让人外修其秀,内修其慧。站着不动,感觉到先贤们的风范和大师们的卓著正浸润着这片土地,也浸润着来到这里的人。一个地方浓郁的文化氛围不是偶然,它是一代代人的付出和努力,是热爱和致力于传承而生长出的茂密成果。

    我知道兴化有毕飞宇工作室,有小说沙龙。我不知道这些文化活动是生长在这样一个幽静的环境里。这是一个绝妙的结合,承前启后又风流俊逸。恰群星璀璨,清风拂面,广场——儒学广场,能在这里仰古人情怀,习儒家风范,诵读百家所长,生之幸矣。

4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