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供销总社打造服务“三农”新平台
市供销总社立足“姓农、务农、为农”,聚力创新,聚焦富民,努力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综合业绩考核连续3年跻身全国百强县级社十强,2016年列全国第六位;连续6年进入全省前十强,2015年、2016年蝉联第一名。2016年,全国供销系统三次在兴化市召开电商、农村金融工作会议,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省供销合作总社领导多次到兴化调研,2017年省长吴政隆调研兴化市供销社电子商务。兴化供销社综合改革的实践被称为“兴化路径”,在全省、全国供销系统推广。
创新基层组织体系,组建农民合作社联合社
我市是有着158万人口的农业大市,供销系统曾经创造了不少辉煌。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供销系统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浪潮,一度淡出人们视线。
“供销系统必须‘破茧重生’,重振雄风。”市委、市政府及时决策,把市社从原财贸系统调整到农水系统。明确了“姓农”后,市供销总社就如何“为农、务农”谋划,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个体专业社发展规模较小、经营实力薄弱、市场竞争力不强。由于各自为政,不仅资源得不到优化整合,相互之间还存在恶意竞争现象。一个由基层合作社牵头组建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的思路逐渐清晰明朗。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出台《全市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工作实施意见》,为供销系统发展注入“强心剂”。
2015年5月,市供销总社选择戴南、中堡、西鲍、新垛等8个乡镇试点,对基层社进行实质性重构,即以基层社为依托建立联合社,内设生产服务部、流通服务部、信用服务部。联合社将乡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全部吸纳进来,集中开展相关服务,一方面打通服务三农“最后一公里”,另一方面也在服务中得到发展壮大。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全市组建了20家区域性、综合型乡镇农民合作社联合社,范围达全市乡镇60%,同时建设标准化农村综合服务社累计达630家,实现全市行政村全覆盖,领办参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217家,带动农户50万人。市供销社组建的农业植保服务合作联社,已拥有农业喷防飞机50多架,2016年累计作业面积30万亩,开展全程托管和半托管、菜单式农业社会化服务近50.2万亩。
戴南镇联合社领办的常发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大中型设备300多台(套),价值2300万元,年作业面积达10万亩次。不仅为本镇提供耕作、收割服务,还跨区域作业。“过去我们相当于‘小舢板’,一不小心就翻船了。现在加入了‘联合舰队’,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共赢,可以从容面对更大的市场风浪。”常发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友泉说。
推进现代流通服务,打造“网上供销社”
发展电子商务是县级供销社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新时期供销社服务“三农”的重要抓手,是实现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早在2010年,市供销总社顺应互联网发展大势,打破体制、机制障碍,组建泰州新合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缓解农产品销售难。2016年,新合作电商实现销售5亿多元。紧接着,百喜、中科和供销通等电子商务龙头企业相继诞生。2016年,全系统实现电商销售近20亿元,其中农副产品销售近14亿元。
2015年5月上线运行的中国蟹库网,是市供销社倾力打造的大宗农产品交易平台。中国蟹库网具有完整的交易支付和服务功能,是目前国内首家并且最大的大闸蟹专业电子交易平台。平台实行零费用入驻,已入驻商户5000多家,2016年实现交易额15亿多元,2017年可望突破30亿元。
2016年11月组建泰州供销通电子商务公司,2017年8月升格为江苏供销通电子商务公司。立足兴化,面向全省,及至全国,专门开展农村流通服务网点信息化改造工作。该公司通过与银行、电信等方面合作,利用供销体系遍布城乡的网络优势,建立“连锁经营+配送到户+网络服务+互联互通”的智慧城乡创新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结合运营及供销一卡通的推广,打造十分钟便民圈,将每个村的加盟终端打造为当地的电子商务示范点,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改造农村流通服务网络,让优势产品的生产商、供应商和农村销售服务终端在网上点对点服务、一体化运营,满足农民消费服务的需求。供销通项目在我市布点、布机150多家,发放供销通卡2万多张,预计到今年底供销通公司实现服务流量超亿元。同时在安徽淮北、明光,广西河池以及省内徐州、泗阳等地成功复制推广。
在1号店、淘宝网、京东商城三家主流电商平台,以及全国总社“供销e家”和省先农公司两个系统电商平台,市供销总社均搭建了特色地方馆,大量销售本地特色农产品。同时,市供销社大力推进电子商务进村入户,推进益农信息社建设,建立电商示范点,目前已建成益农信息社和镇村电子商务示范点268家,预计2018年实现电子商务一村一点全覆盖。
为让农民尽快掌握并熟练开展电商业务,市供销总社牵头成立了电子商务协会,免费培训、服务电商人员,打造市电商培训服务中心和运营服务中心。目前,协会注册会员1000多家,孵化电商2000多家。
为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市供销社围绕兴化特色农产品资源,构建高标准实体交易平台,先后建设沙沟银泉水产品、永丰河蟹、得胜湖农副产品3大特色市场,年交易总额50亿元以上。
创新涉农金融服务,解决“三农”资金瓶颈
贷款难、担保难,制约农业发展。市供销社创新思路,奏响“小贷公司发放贷款、担保公司提供担保、保险公司抵挡风险”的“三重奏”。
2011年7月,兴化市百发农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经省金融办批准成立。公司运行6年多来,累计发放贷款16亿元,其中65%以上贷给涉农企业、种养能人。去年,小贷公司累计发放涉农贷款2.5亿元。
市供销总社还与中国供销集团旗下中合联投资公司合作,共同开展乡镇农民合作社联合社资金互助服务。按照社员制、封闭性原则,在不对外吸储、放贷,不支付固定回报的前提下,对社员进行资金互助。
没有硬实力作担保,农民便无法向商业银行借贷。为缓解担保难的问题,市供销总社成立了银桥信用担保有限公司。目前该担保公司注册资金已由2200万元提高到1.2亿元,合作银行达13家。该公司通过联保、仓单质押、信用担保、动产抵押、权利质押等多种担保形式,累计为涉农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了90亿元的贷款担保。
此外,市供销总社与江苏板桥保险代理公司合作,成立兴化市百隆保险代理公司,与华农财险江苏分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开展河蟹养殖等“三农”保险工作,开创了供销系统为农保险服务之先河。
实施“三进”民生工程,造福千家万户
针对豆制品、校园超市和农村家宴等方面存在监管痛点、难点,市供销总社主动作为,先后实施放心超市进校园、放心豆制品进餐桌、放心家宴进农村“三进”民生工程。
按照“连锁配送、封闭运行、城乡一价、共建共管”的总要求, 在70多所学校开设放心超市,为全市10万在校学生提供放心实惠的购物服务。该工程实施以来,实现学校超市食品连续10年安全无事故。这项工程在全国产生积极影响,已被不少县市推广复制。
针对农村豆制品小作坊生产存在的质量和环境问题,按照“工厂化生产、连锁化配送”总要求,市供销总社采用目前国内最先进的豆制品加工设备和最科学的工艺配方流程,为城乡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放心豆制品。目前,日均加工黄豆超过5000公斤,占城区市场70%、农村市场50%的份额。
放心家宴进农村工程于今年初运营,旨在示范引导小家宴升级,让农村居民花小钱享受酒店环境,吃上安全健康营养美味的放心菜品。由市社参股创办的“百福家宴”一站服务平台,采用智能中央厨房和冷链配送方式,并运用“互联网+加工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餐饮消费终端(百姓家宴)”的模式运作。该平台的智能中央厨房可实现日加工热链快餐2万份,日配送农家宴300桌,年加工农产品1.4万吨。目前,“百福家宴”已与100多家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订立产品采购合同,带动5000亩生产基地建设,既有效解决农民餐饮消费需求,又促进社有企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该平台已在林湖、竹泓、沈土仑等乡镇建设“百福家宴馆”,结合“千厨免费培训、万人本土就业”工程,“百福家宴”计划在三年内建设300个家宴服务网点,覆盖所有乡镇及中心村,并逐步以家宴服务为切入点,整合上下游服务资源和产品,打造多功能服务平台。

市委书记李卫国调研供销工作。

市长黄红旗调研供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