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亲的土地啊
□朱秀坤
残阳如血,暮鸟归巢。我在回城的车上,隔了一道波光粼粼的河,一位老人在微醺似的庄稼地里,弯了腰,弯成夕晖中的一幅剪影,弯成了一个英文字母n。凭直觉,我知道那是位与泥土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农妇,哪怕我看不清她的面容,也能想见她满脸的沟壑,浑浊的目光,还有对土地的至爱深情——那高高举起的锄头,随晚风飘散的一绺白发,还有茕茕孑立的身影,尤其那一躬到地的卑微身姿,木刻似的,至今让我难忘……
在乡下,生活条件好了,仍不愿饭来张口,坐享清福,七老八十的年纪还要下地干活的,并不罕见,哪怕一头栽倒在庄稼地里,再不能醒来的,也有。他们是真正的农民,一辈子关心粮食与蔬菜,最是见不得土地的荒芜。脾气再火爆的农民,在庄稼面前从来都是柔情似水俯首贴耳的,是最虔诚的奴仆,当然土地也从不辜负他们,只要播下希望,洒下汗水,总会有令人欣喜的丰厚回报,土地永远是公正的,决不欺负人,哪怕再老实巴交的老民。他们那种根深蒂固的对土地的眷恋与痴情,常常让我感动。
亲亲的土地啊!
这一年来,因工作需要,经常与农民接触,最让人头疼的竟是农村的土地确权问题。细思量,倒也能从农民对待土地的态度,以及国家的诸多惠农政策上,折射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农村的喜人变化。
举个例子,某村农民老赵一家在30多年前,去苏南开大船跑运输赚活钱了。那时的农民负担重啊,辛辛苦苦种一年粮食,买农药,买化肥,一亩地才落几个钱?三五百元算是好的了,孩子上学要钱,水费电费要钱,还有人情世故吃饭穿衣,谁家不是节衣缩食过日子。头脑活的,胆子大的,有门路的,出去了。一走了之,地是不种了。谁愿种种去,老子不管了。左邻右舍的,一天天见那土地荒着,草长到快没膝了,真是不落忍,张三种了一块,李四又种一块,王二麻子也拾了一块。当然到了腊月里,老赵家的粮食上缴、河工任务、农业税还有其他什么负担,也是三家分担了去,谁让你们种他家的地呢?可是若不种,那不就抛荒了吗?不作兴的啊。
也有老钱写了协议的,签字盖章,一家一份,等他回家来,土地还归老钱种。
也有老孙让给亲戚种的,请了村干部作证,粮食上缴、河工任务及其他负担,仍是老孙来,过年过节老孙回家时,称些粮食给孙家就成。
月月,年年,相安无事。
到了1997年,二轮土地承包开始,承包期延长30年不变。那些仍不想回家的在外农民如老赵,他们抛弃的土地,就承包给了张三李四王二麻子。也可能是联系不上,或者是联系上了,他坚决表示,不要。
到了2002年,国家颁布的农村土地承包法进一步明确规定,耕地承包期为30年。
2004年,为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增加农民收入,国家发放粮食直接补助了。按一定的补贴标准和粮食种植面积,对农民直接给予补贴。
2006年1月,《农业税条例》废止,这意味着,在我国沿袭2000年之久的这项传统税收完美终结。农民种地不用上缴了,自己支配就成。
再后来,没有河工任务了。
购买农机有补贴了。
提水养殖有补贴了。
2014年,种植棉花也有补贴了。
……
国家的惠农政策越来越多,尤其体现在对耕地的保护方面,有了土地复垦费,如今又有了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标准达每亩一百多元。
如今种田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机插秧、机收割,高级的甚至用无人机喷洒农药,直接烘干,进仓库就行。不想收回家的,自会有人到地头收购,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便是那诸多的惠农补贴,也不必操心,每户一本“一折通”,直接打到卡上,密码记在你心里,谁也取不走。
若是土地被种田大户流转或搞提水养殖的,他给你流转费,每亩大几百元。他也不亏,国家自有补贴。
这要是放在40年前,想都不敢想啊。
当初不要土地的农民,看到了土地的价值和重要性,如今回来要承包地了。老钱是签有协议的,好说;老孙有村干部见证,且那时承担了农业税等各种负担的,好办。老赵就麻烦了,他的土地重新被承包出去了,且分给了三家,那时又明确说不要了的。但老赵不服气啊,我是农民,哪能离得了土地?而且我手里有一轮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呢。
还有的人家,明明当初答应的,后来又变卦;或者二轮承包时让集体收回,又分出去了。甚至有的“农转非”户口,又转回农业户口,也想要回当初的土地……
在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后,绝大多数得到了圆满解决,老赵补贴给张三李四王二麻子当初承担的农业负担,重新分回承包地就是,变卦的或集体收回的,也都有了较好的处理结果。乡里乡亲的,总不能为了土地伤了和气。说到底,土地才是农民的根,是生活的寄托,充满了感情,有敬畏,有依赖,更有热爱。哪怕年轻时再发达,走得再远,有一天还会叶落归根的,生于斯长于斯,歌哭于斯,祖先掩埋在此,离不得的衣袍之地啊。
而我们这些生活在城里的农家子弟,也常常怀揣一个土地梦,想着能有一块土地,种两畦蔬菜,萝卜、茄子、辣椒、芋头,都可以,再来一架豇豆或瓠子,地上爬一趟青蛇似的南瓜,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锄瓜,多好。有兴趣了,也可学着种棉花,种油菜,种玉米,种水稻,不打农药不施化肥,想种什么种什么,平时看绿看花,看那自然生长的蓬勃劲儿,聆听庄稼成熟时发出的快乐低吟,丰收时节踏了露珠去采摘,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过一过返璞归真的农家生活,享一享久违的田园之乐——有地种,有书读,有看不够的绿野庄稼,该知足了。
亲亲的土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