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仓之鸟”白腰文鸟

□沈海波
我喜欢去周边乡镇转转。一来农村空气清新,树多,绿色植被开阔,在充满绿荫的乡间小道上行走,静听各种小鸟在林间穿梭鸣叫,有一种空灵的感觉。
闲时约上几位鸟友,带上拍鸟的装备,远离城市的喧嚣,内心渴望贴近自然的想法一时间现实起来,心情愉悦之感难以言表。大伙儿在静谧的小道上说说笑笑,时而分道扬镳蹲点拍鸟,时而聚集分享心得。不谈工作,不论人非,遇到话题,语无禁忌,瞬间迸发的智慧,其乐又精致,于生活是一种大补。
“双燕有雌雄,照日两差池。衔花落北户,逐蝶上南枝。桂栋本曾宿,虹梁早自窥。愿得长如此,无令双燕离。”连鸟儿都要向往相逐相随,衔花捕蝶,宿栋窥梁的美好生活,何况我们呢!
早几天,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说有人在乌巾荡公园发现了“白腰文鸟”,网络上的配图证实此言不虚。我暗自一笑,“白腰文鸟”这么专业的名字网友都能搞清楚,真不简单。以前我只知道“文鸟”,文鸟性温顺,不怕人,易于驯养。经过驯养的鸟非常眷恋人和它栖居的笼子,常常打开笼门也不飞,或站到人的手上,也能教会它做些简单的动作。过去算命先生利用它这一特性,训练它卜卦、骗取钱财。
我按网索骥,果真在乌巾荡公园里看到了成群的“白腰文鸟”。此时一只白腰文鸟正站在青翠的芦苇枝头大口贪食蜘蛛网上的蚊虫,丝毫不理会一旁的我,任我怎么拍照,它却旁若无人一样。最近之时,相距仅咫尺之遥,伸手可及。平时大多数鸟对人都持有戒心,保持一定的距离。但它们在进食的时候,容忍你最大限度地靠近它。我有多次体会,印证了成语“鸟为食亡”是如此的贴切,也验证了“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的自然而又和谐的场景。
白腰文鸟:鸟纲,雀形目,文鸟科,文鸟属。别称白丽鸟、禾谷、十姊妹、算命鸟、衔珠鸟、观音鸟。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尤以溪流、苇塘、农田耕地和村落附近较常见。
主要以稻谷、谷粒、草子、种子、果实、叶、芽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少量昆虫等动物性食物。常站在树枝、竹枝等高处鸣叫,也常边飞边鸣,鸣声单调低弱,但很清晰。其声似“嘘、嘘、嘘、嘘”,多4~5声一度,声声分开,急速而短。受惊时鸣声更尖锐而短促。飞行时两翅扇动甚快,常可听见振翅声,特别是成群飞翔时声响更大,快而有力,呈波浪状前进。一般10只或10余只同居一旧巢,故又有“十姐妹”之称。白腰文鸟习性似其他文鸟。雌雄外形差异不大,可根据鸣声和性行为的姿态加以判断。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低危。
舒适的气候,良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加之天敌很少,鸟儿与居民和谐共处,现在生活小区里也到处可见到它们的身影。夏秋季节常与麻雀一起成群飞到农田啄食谷物,给农业带来一定危害,有时还成群飞往粮食仓库盗食,故有“偷仓”之称。有人建议,应有计划地猎捕一些,人工驯养,作观赏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