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拱极台,水乡人的“乐园”

2019-02-17 18:22:10

在水乡兴化遗存的众多古建筑物中,这里不仅分布着亭台、花木,还有文人墨客留下的优美对联、诗文,使人流连忘返——

特约撰稿 葛建军 王安军 梅立成

“每天,我都到拱极台走一圈。这里坐北朝南、冬暖夏凉,树高林密、环境优雅,最适宜老年人日常活动。我亲眼目睹了这里发生的变化,感觉环境、设施一天比一天好。”80多岁的张先生一边散步,一边感慨地说道。时下,正值隆冬时节,天气寒冷,拱极台公园里却人流如潮,市民们有的在此跳舞、唱歌;有的在此下棋、打牌;有的在此散步、观光,尽情享受着水乡城市的“慢生活”。

拱极台始建于宋朝,约有800年历史

据史书记载,宋朝宝庆元年,兴化知县陈垓为防御金兵、蒙古兵等北方军队侵犯,利用改造大小垛岛和河道而开挖的泥土,围绕县衙署四周构筑起长约7华里的土城和东、南、西、北四门及四座水关,并在县衙以北的土城南侧构筑高台,高约6米,占地约1300平方米。根据五行方位及其对应“四象”中的玄武(神龟),将高台命名为“玄武台”。同时,在“玄武台”上建成“襟淮楼”。明朝洪熙元年,“五朝元老”高谷根据《诗经》中“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的寓意,将“玄武台”命名为“玄武灵台”。明朝嘉靖十四年,兴化知县利用疏浚海子池、护城河的泥土,加长加宽台基,并将“玄武台”改称为“拱极台”。南明弘光元年秋,抗清英雄史可法将“襟淮楼”改为“海光楼”。清朝康熙年间,为避开康熙帝玄烨御讳,“玄武灵台”被改为“元武灵台”。清朝同治六年,兴化知县俞麟年参照杭州西湖美景重修“拱极台”。

“拱极台”的名称来源于《论语》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北辰”即“北极”,由此概括“拱极”之名,并镌刻于正门之上。先后经历了10多次修缮、扩建,相继增加了遗爱祠、景贤祠(后改为屈子祠)、昭阳书院、绿波亭、碑堂等建筑物。1945年秋,此处众多建筑物因遭受大规模战火而被损毁。

拱极台曾是兴化古城一处著名景点

拱极台与城区隔着海子池,海子池中央是宋代留下来的一片湿地,南部有绿洲,树木葱郁、鸟语花香,水光掠影、幽静秀丽。在一段时期里,拱极台和海子池曾演绎了水乡“画舫烧灯宵达旦”的繁华景象,须从西南岸的杏花楼下驾舟渡湖才能到达,是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之后,官绅雅士纷纷在海子池四周濒水筑园。著名文学家、道教学者陆西星结庵“北海草堂”;“状元宰相”李春芳置别业“延青阁”,俗称“相国水亭”;右都御史李长倩修“曼园”;礼部尚书李思诚建“枣园”,等等。这些建筑物与拱极台隔水而对、共生共融。在明朝时,拱极台被列为“昭阳十景”之一,成为兴化古城里一处著名的游览景点。

数百年间,拱极台广受文人雅士讴歌与赞颂。据不完全统计,共有传世的诗歌100多首、碑记10多篇、赋3篇、词8阙、序(跋)文8篇。清朝兴化知县俞麟年将之比作西子湖,并撰写对联:“常依楼台瞻北极,每逢烟雨忆西湖”,并于同治六年,组织编写《拱极台唱和集》和《兴化拱极台志》诗文集。著名剧作家孔尚任曾在海光楼里一边潜心修改《桃花扇》书稿,一边抒写有关拱极台的优美诗词,如:“拱极台高俯碧流,隔溪风物眼中收。宰官亦且乘渔艇,水鸟公然宿县楼。海上乡书常隔月,雨余荷气忽成秋。昭阳北去无穷浪,早闭门窗忆旧游”;“孤亭渔浦外,雨过隅招携。无限新烟水,曾经旧评题。酒瓶荷气重,客棹柳风低。爱此吟坛好,初来试鼓鼙。”

拱极台“变身”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

据市民郭先生介绍:拱极台建筑物毁于1945年秋的一次大规模战火。之后,此处辟为军事管理区,曾驻扎过一支“雷达部队”执行战备任务。部队撤防后,此处重新对市民开放。现在,市民们沿着台阶登上拱极台,南侧为绿波亭,四、五米见方,飞檐翘角、气势磅礴。北侧为一处两层叠楼,楼上挂着“海光楼”匾额,楼下则悬有“昭阳书院”匾额,叠楼两侧分布着几间亭阁,整个建筑物雄伟壮观。

1986年10月,拱极台被确定为“兴化县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我市为了更好地保护拱极台遗址,决定修缮相关建筑物、新建海池河风光带,建成“拱极台公园”。在公园里,先后新建了海光楼、昭阳书院、遗爱祠、绿波亭、方亭沿河走廊、华江园、休闲广场、游道等建筑物,新植银杏、黑松、雪松、棕榈、垂柳、合欢、香樟、法桐、樱花、桂花、广玉兰、黄杨、女贞、草坪等花木。之后,市园林管理处又多次邀请专业技术人员修缮加固拱极台的楼顶及围栏,组织工作人员不间断地开展维护保养工作,使各景点连成一体、形成一片,呈现出楼台亭阁依城傍水、参天大树遮天盖地的优美景象。如今,这里成了市民们放松心境、锻炼身体的一处好场所。

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