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说八老——我以山东中医药大学为豪
■/朱逸凡
学术心法
李老治学态度严谨而执着,即使到了晚年仍然坚持读书,笔耕不辍。他的儿子李树沛先生在《李克绍医学文集》的序当中,提到了很多李老学习、生活上的细节,比如爱惜书籍,从不乱写乱画,买来的字典有缺页,自己用毛笔抄写,几可乱真。读书一定穿戴整齐在桌前端坐,读书写笔记,病案记录有按语。在生活上,李老也十分简朴,是一位有原则又守规矩的学者。而在治学方法上,李老提倡守规矩与灵活变通相结合。在《伤寒论》的研究中,要使用不同的方法。“理法方药”四方面要用不同的方法研究。既要有规矩,还要灵活变通。守规矩是说,学习《伤寒论》首先要明理,既要弄清人体生理,也要弄清疾病病机,还要搞清病机演化规律。但著名的中医学家岳美中说《伤寒论》有这么一个特点“言症候不谈病机,述病理而少及生理,出方剂而不言药理”。因此,李老提倡学习《伤寒论》必须与学习《内经》《难经》和《神农本草经》结合起来,同时,还要在临床上加以验证,才能真正把握其真谛。临床上灵活变通同样重要,就以很常见的肥胖举例来说。肥胖以及以腹型肥胖为基础的代谢综合征是慢性病的基础。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腹型肥胖分别见于能食和不能食两类人群。阳明胃热则消谷善饥,故能食而肥;太阴脾虚则不能食而肥。受“实则阳明,虚则太阴”这一观点的影响,提出在肥胖及代谢综合征的研究中,应该遵循“实则阳明,虚则太阴”的思路。阳明实、太阴虚的关键在于营卫失常,因而通调营卫就是治疗的核心理念。这样就将《内经》《伤寒论》与当代临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就是李老所说的“理论联系实际,在临床医疗中灵活运用”的标准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