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南镇:“文化养老”让“养老”变“享老”
本报讯(特约记者 袁开建 通讯员 王晓荣)日前,戴南镇区域性养老中心内的老人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认真地做着健身操。伴随着舒缓的音乐,老人们伸展胳膊,踢踢腿。“这是戴南实施‘文化养老工程’的一个科目。”该养老中心负责人鲁爽说。
2021年4月,原戴南镇、张郭镇、茅山镇撤销后,组建了新的戴南镇。镇党委、镇政府把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列为民生事业的重点工作,努力构建新型养老服务体系。前期,原茅山镇投资1200万元完成了养老服务中心土建工程。三镇合并后,戴南镇追加投资350万元,用于配套设施建设,打造了这座宾馆式的养老服务中心。
养老中心占地面积5304.7平方米,拥有139张床位,室内均设有空调、宽带网络、无线呼叫系统、独立淋浴卫生间,并配备适老桌椅,确保老人生活品质。另设有服务接待区、评估康复区、健康关爱区、培训实训区、办公区、书画阅览区、多功能休闲厅,公共区域设有监控系统。南北餐厅宽敞明亮,可同时容纳120人就餐。周边交通便利,临近超市、医院等生活设施,确保老人们的生活便利。目前入住老人52位。
作为一种充分体现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与当代中国人文关怀的养老方式,“文化养老”已成为当下养老业界研究的课题。核心是以老年人的物质生活需求得到保障为前提,以满足精神需求为基础。为探索这种新型的养老方式,戴南镇进行了前期调研,并制定了方案逐步推进此项工作。
漫步在养老中心内,映入眼帘的是绿意盎然的庭院和整洁明亮的走廊,墙壁上还贴着老人们活动时的照片,每个房间都装饰得温馨舒适。“我们对养老中心内的硬件设施和环境布置进行了全面升级,希望这里不仅仅是一个居住的地方,更是一个充满温情的家。”鲁爽介绍。
养老中心院子里的文化墙上,一幅幅精美的彩绘图画描绘出当下“新二十四孝”。鲁爽说,为了更好地提升文化养老氛围,养老中心结合本地的优秀文化,引入志愿者服务,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志愿者们带领老人们进行手工制作、绘画、唱歌等活动,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和参与积极性。
此外,养老中心还和卫生院组织开展“银龄课堂”,邀请医学专家讲解健康知识、养生保健等内容,丰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参加这些活动让我感觉自己又回到了年轻的时候,每天都很充实。”鲁德高老人开心地说,和大家一起做手工、唱歌,日子过得特别有意思。
“我们还要进一步深化工作人员的服务理念,继续探索更多元化的服务模式,为老人们提供更多更好的人文关怀,让老人在这里能安享晚年,真正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鲁爽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