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不辍 行路不止
何雨龙,2020年参加教育工作,现任兴化市板桥初级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他坚守着教育的初心,仰望着知识的星空,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脚踏实地,砥砺前行。
爱岗敬业 师德为先
在教育的田野上,有一种精神叫“爱岗敬业”,有一种信念叫“师德为先”,这不仅是教师职业的准则,更是行动的指南。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他将“爱岗敬业”镌刻于心,化作行动的诗篇。爱岗,这意味着教师应当热爱自己的职业,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将教育视为一生的事业而非仅仅是一份工作。敬业,体现在教师对待教学的严谨态度,对待学生的耐心与关爱,以及对自身专业成长的不懈追求上。一个敬业的教师,会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创新教育理念,力求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与启发性,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探索,健康成长。
同时,作为一名党员教师,他积极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用新时代的新思想铸魂育人,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师德,不仅是教师个人品质的体现,更是在日常教学中融入公平、公正、尊重与诚信的教育理念,成为学生道德行为的榜样。以“师德为先”为信条,他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和引导学生,不仅传授知识的种子,更播撒品德的芬芳,引领学生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不仅成为有知识的人,更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
关爱学生 言传身教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爱,是陪伴,是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心声。毕业后,他怀揣着教育的初心与热忱,坚定地走上了教师的岗位。初识教育,初登讲台,他主动请缨,勇挑重担,不仅担任班主任,更肩负起六个班级的教学重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他注重孩子们的人格培养和品德养成,致力于营造团结友爱、积极向上、轻松活泼的班级氛围,让爱与希望如春风般拂过每个角落。通过每周班会和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让每一位学生在充满爱的班级氛围中茁壮成长。在三年的班主任生涯中,他将“教书”与“育人”巧妙融合,用心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光芒,用爱关怀每一个学生成长的步伐。面对性格迥异、学习状况参差的学生,他总能以“因材施教”为纲,精准施策,无论是学习上的难题,还是生活中的困惑,他总能给予及时、贴心的指导。
在常规教学和日常德育中,在陪伴和交流沟通中,他尽力在每个学生的心中播下爱的种子。作为班主任老师,他关心学生就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既关心他们的学习状况,又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更关心他们是否真的在逐渐掌握学习的方法,寻找到学习的乐趣。在一次次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中,在一回回与学生开玩笑般的聊天中,逐渐叩开那些需要特别关心、渴望关注的学生们的心扉,慢慢打开他们闭锁的心门,帮助他们适应学校生活,找到学习的节奏,探寻学习的乐趣,在一次次微小的进步里收获成就感和满足感。
作为教师,他深知,那些难以量化、不易察觉的充满着爱的一言一行,不仅能够对学生产生正面的、积极的影响,自己也将收获到一份份不可言说的幸福和快乐。爱的种子在心田生根发芽,爱的枝桠在岁月里茁壮成长,爱的芬芳在校园中弥漫,这一切,不仅见证了师生间深厚的情谊,更诠释了教育的真谛。
钻研教学 潜心修炼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如果说“德”是为师之魂,那么“才”就是为师之本。为了上好每一节课,他十分注重自身学识水平与教学水平的提高。在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新课程教学改革等方面,学习从不放松,并做到学习有计划、有实践,在实践运用中不断提高着自身教学能力和素养。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谨记陶行知先生的这句箴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从备课到授课,从反馈到反思,每一步都踏实地前行。为了打造高效的课堂,他钻研课本,努力挖掘教学的内涵,专注课堂,努力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反思和再实践中,锤炼教学技能,钻研教学技术。在日常教学中,他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创新课堂形式,尝试用小组合作、学生自主展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不做课堂的旁观者,争做课堂的主人,调动学生的兴趣,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沉浸在学习的乐趣之中,让学生在乐中学、做中学,玩中学。
为了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他积极参与学科组的备课和教研,在校内教研活动和校外教学研讨活动中,开设过多节公开课,在一节节公开课的打磨中,打磨细节,精进教学。同时,他常怀谦逊之心,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求教,交流心得,汲取智慧,将前辈的宝贵经验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实现教学能力的螺旋上升。为了以赛促教,他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类教学比赛,在比赛中发现短板,在实践中打磨技能,先后获得过泰州市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特等奖、兴化市初中“水乡好课堂”优质课特等奖、兴化市初中道德与法治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等荣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之路道阻且长,在教育这场温柔的坚持里,他立志做一棵树,做一棵向下扎根,向阳而生的树,携着爱的坚持,追寻着教育的微光,躬耕不辍,行路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