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的世纪思念
本报讯(通讯员 罗爱春 全媒体记者 冯兆宽)缅怀英烈祭忠魂,抚今追昔思奋进。4月10日,今年84岁高龄的澳大利亚西澳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抗日英烈陈中柱将军之子陈志先生携夫人王润元、儿子陈震,从澳大利亚专程到陈堡镇武泽村祭拜英雄父亲陈中柱烈士。民革泰州市委会、兴化市委统战部及陈堡镇有关负责人陪同祭拜。
陈中柱,黄埔六期少将,1941年,时局动荡严峻,时任国民革命军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第四纵队司令陈中柱,在10个纵队有8个叛变投敌情况下,怒斥劝降者,面对高官厚禄,选择血战。6月7日,陈中柱所部在陈堡镇武泽村陷入日伪重围之中,陈将军身中六弹壮烈殉国,时年36岁。敌人将陈中柱首级取下,交到泰州日军司令部邀功请赏,陈中柱成了“断头将军”。陈将军的夫人王志芳,闻讯后强忍悲痛,在武泽村农民唐邦本的帮助下,日夜行船70里水路到泰州,独闯日军司令部,要回丈夫头颅,其时,她正身怀六甲(腹中即陈志),深夜,她在灯下将丈夫的头颅抱在怀里,一点一滴擦拭干净,用针线将头颅与身体缝合,使得将军得以全身入殓。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向烈士家属颁发烈士证书,追认陈中柱为革命烈士。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里,亦有陈中柱的名字。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庆时,陈中柱入选“5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江苏英雄模范人物”。
先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祭拜现场,陈志先生无比动情地说:“泰州兴化陈堡武泽对我的父亲真是用情用心,为我父亲专门建设了陈中柱纪念馆、陈中柱事迹报告厅、陈中柱塑像五星广场。因为我的一个夙愿,这里修建一座这么好的‘中柱亭’,这是对我父亲的深情厚谊与缅怀之情,我们一定会永记于心。今年我们带着儿子过来祭拜,就是让他知道,这里是爷爷牺牲的地方,我们的根脉源自这片土地,这里的乡亲父老对我们一家恩重如山。”
第一次和父母一起来武泽村祭拜爷爷,聆听陈中柱将军与武泽村的故事,陈志之子陈震无比感慨:“以前只是从奶奶、爸爸口中听着有关爷爷的故事,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今天站在爷爷的塑像前,我真切感受到爷爷那一辈人的忠勇爱国。”
陈震还在陈中柱将军以身殉国的风车口掬起一捧泥土包裹好,说要把这包土带回去,放进奶奶墓前的香炉里,让爷爷奶奶一起拥土相伴。
目前,在民革泰州市委会、兴化市委统战部、陈堡镇等各级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武泽村进入兴化市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创建名单,中柱广场、中柱亭已竣工,陈列馆主体建筑已经完成。祭拜结束,相关人员与陈志先生一家就陈中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后续展陈设计方案进行了交流。基地展陈设计将以“铭记抗战英烈,传承家国情怀”为主题,聚焦史实,通过“历史叙事+情感共鸣+科技赋能”三位一体的展陈逻辑,完整呈现陈中柱烈士“牺牲——寻颅——安葬——传承”的生命闭环,强化“家国情怀”的双向诠释(将军忠勇、夫人义烈),深化对“抗战精神”的理解,打造沉浸式爱国主义教育空间。遵循《革命文物主题陈列展览导则》,突出真实性、教育性与互动性,强化“英雄气节”与“家国大义”的主题表达,深刻感受烈士的牺牲精神与家国情怀。
陈志表示,他将再捐赠部分烈士遗物,并协助搜集陈中柱和王志芳女士的有关物件,丰富陈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陈内容。建成开馆后的基地将在不断丰富馆藏的实践中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武泽村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最重要的文化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