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兴化:花与文的四季交响

2025-10-31 09:03:06

□金爱国

 

清晨的兴化城往往是在薄雾中苏醒的。氤氲水汽裹挟着荷香漫过青石巷,乌篷船的橹声摇碎千百亩荷塘的倒影。这座被水网切割成无数碎片的江南小城,在四季轮回中以不同的姿态舒展着生命的诗意——当春风拂过万亩油菜花田,当夏雨浸润千顷荷塘月色,当秋霜染红万株菊,当冬雪覆上百里芦苇荡,兴化人总能在流动的时光里,触摸到千年文脉跳动的脉搏。

当第一缕春风掠过兴化的水网,沉睡了一冬的垛田便苏醒过来。万亩油菜花次第绽放,将整个水乡装扮成一片金色的海洋。站在观景塔俯瞰,层层叠叠的垛田如同大地的琴键,演奏着春天的乐章。船娘身着蓝布白点花衣,摇着乌篷小船穿行其间,桨声划破水面,惊起一群群野鸭与白鹭。花丛中,蜜蜂在忙碌地采蜜,蝴蝶在翩翩起舞,空气中弥漫着甜美的花香。

“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这句诗道出了兴化油菜花的独特魅力。与云南罗平的磅礴气势不同,兴化的油菜花多了几分江南水乡的婉约与灵动。垛田上的油菜花生长在水中,倒映在水面,仿佛是漂浮在水面上的金色岛屿。七百年前,兴化先民为抵御洪水,在湖荡沼泽地带开挖深沟,将泥土堆积成垛田,创造了“垒土成垛,择高向上”的生存智慧。如今,这些垛田不仅成为亮丽的风景线,更承载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记忆。

景区推出的《壹念·千垛》实景演出,以垛田为舞台,融入茅山号子、会船表演等本土元素,配合无人机与激光投影,让游客在视觉盛宴中感受水乡文化的脉动。夜幕降临时,花海中的灯光与水影交织,仿佛在诉说郑板桥笔下“衙斋卧听萧萧竹”的文人情怀。

当油菜花谢去,夏日的风便带来了荷花的清香。万亩荷塘景区内,13种荷花与20余种睡莲竞相绽放,白睡莲如雪落绿盘,墨西哥黄睡莲似金箔点缀,热带科鲁兹王莲的叶片直径逾两米,可承载孩童嬉戏。清晨,荷叶上的露珠在阳光照耀下闪烁如钻石,采莲女撑着竹篙穿行其间,荷叶与荷花摇曳生姿,清幽香气沁人心脾。

在“非遗小镇”竹泓,木船制作技艺已传承数百年。老船匠王德福一边钉着船板,一边讲述:“一艘木船要经过选料、断料、破板等72道工序,用的都是百年老杉木。”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竹泓木船“游”进冬奥村,向世界展示水乡文化的独特魅力。如今,景区内的乌篷船载着游客深入荷塘,船桨拨开碎金般的光影,仿佛穿越到施耐庵笔下“水泊梁山”的意境。

“荷花全身都是宝。”采莲女小莲笑着递来一枝莲蓬,“荷叶能入药,莲子可熬粥,莲藕炖汤最鲜美。”景区推出的莲蓬自采体验项目,让游客在采摘中感受《诗经》“彼泽之陂,有蒲与荷”的诗意。周末的水上舞台,采荷舞者手持莲蓬翩跹起舞,古诗互答环节中,孩童们争相背诵“接天莲叶无穷碧”,笑声与水鸟鸣叫交织成夏日的交响。

当第一缕秋风带来凉意,千垛景区的菊花便悄然绽放。300余亩观赏菊中,国庆小菊如赤焰燃烧,金丝皇菊似黄金缀枝,黄香菊若月光倾泻。航拍视角下,一垛垛菊花宛如被打翻的调色盘,又似漂在水上的巨大花篮。游客乘船穿梭其间,新娘手捧菊花拍摄婚纱照,笑靥如花:“菊花历经风雨依然灿烂,就像我们的爱情。”

这片土地的文学基因,在秋日里愈发清晰。施耐庵在兴化白驹场创作《水浒传》,书中“武松打虎”的原型取自当地庄丁打狗故事,“三打祝家庄”的祝家庄据传为兴化祝塘镇。郑板桥的故居里,墨竹图与“难得糊涂”的匾额相映成趣,他笔下的竹“咬定青山不放松”,恰似兴化人“择高向上”的精神写照。当代茅奖获得者毕飞宇在《平原》中描绘的苏北大平原,麦浪与雪景交织,正是兴化四季的文学投射。

景区推出的“菊花宴”将文化融入味蕾:菊花糕点缀金丝皇菊,菊花酒斟满青瓷杯,蟹黄包配以姜丝醋,暗合“菊花黄时蟹正肥”的时令智慧。不由得让人想起鲁奖获得者王干的《人间食单》。研学游中,孩子们在菊花丛中写生,泰州学院的教授指点:“兴化菊花倒映水中,似云朵漂浮,这种独特韵味是其他地方没有的。”

当北风呼啸而过,徐马荒湿地公园的芦苇在寒风中挺立,白色芦花如雪花飘落,构成冬日的水墨长卷。这种“柔中带刚”的品格,正是里下河文化的精髓。学者刘熙载在《艺概》中写道:“文之道,气之清浊有体。”兴化的文学传统,既有郑板桥“删繁就简三秋树”的凌厉,也有刘韵琴民国时期新女性文学的细腻。

冬日的兴化并未沉寂。李中水上森林公园的雾森系统中,水汽氤氲如仙境,游客漫步木质栈道,听风穿过杉树林的沙沙声。农家乐里,主人端上热气腾腾的沙沟鱼圆,讲述着“水乡十八帮”渔民的古老传说。这些故事,连同芦花的飘絮,一同沉入兴化的文化深潭。

兴化的四季花海,早已超越自然景观的范畴。当游客在千垛菜花节观看实景演出,在万亩荷塘体验莲蓬采摘,在菊花丛中参与古诗互答,在芦苇荡聆听水鸟鸣叫,他们触摸到的不仅是花的芬芳,更是文化的温度。

站在兴化的土地上,我忽然明白:这里的每一朵花都是自然的馈赠,每一滴水都是文化的载体,每一段故事都是时光的印记。当四季的花开花落与千年的文脉流淌相遇,兴化便成了一首永远写不完的诗——花是韵脚,文是平仄,而这座水韵灵动的城市,正在用它的独特方式,向世界吟唱着属于东方的田园牧歌。

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