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学而时习之,医路总关情

2021-04-01 08:48:03

■/杏  仁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论语》开篇的第一句话。小时候摇头晃脑地背诵时,虽然也算得上字正腔圆,其实心里在嘀咕:大人的表扬只有短暂的开心,学习简直是无边的痛苦!哪天,长大了,工作了,就可以抛开枯燥苦闷的学习生涯了。小学,中学,大学,等到走出校门,才渐渐地懂得:学习是人生的永恒主题。

1

人生因学习而圆满,因勤奋而丰收。学习是一种幸福,甚至是一种奢侈。学习是美丽的,学习的过程,就是成长着的人生。

学,不仅是向书本学,还要向大自然学,向社会学;习,是反复的练习,将学习成为习惯,化为习性,学以致用,从而知行合一。当我们将学习到的知识熟练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又在实践中不断获得新知,那种快乐就会油然而生。

不管在何种岗位,从事何种职业,都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唯有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实践中体悟,观念才会新颖,视野才会开阔,知识才会更新,素质才会提高,才能真正做到把岗位当“战位”、把职业当事业。唯有学习,才能始终保持昂扬向前的动力、朝气蓬勃的活力,才能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自觉地扛起肩上的责任,不断升华人生境界。

2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对一个医者来说,学习的重要性自不待言。清代医家魏荔彤谆谆告诫:“学者非读万卷书,未可轻言医。”中医经典《温病条辨》的作者吴瑭一针见血地指出:“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已故水乡名医、曾任兴化市医学会会长的知名心血管病专家张筱霖,用一生的经历诠释了他的座右铭:“只要看一天病,就要读一天书;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地位,而是将自己的才能发挥到极致。”这些医家箴言感人至深,催人奋进。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医学如瀚海茫茫,一个敬畏生命的医生,时时会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之感。汗牛充栋的医学典籍,日新月异的医药科技,让我们时时意识到学习的迫切。临床工作中,有许多难以攻克的疑难病症,每天都会遇见渴望着摆脱病魔的焦急的目光,当我们在临床科研中有所突破,当病人终于恢复了健康,重新绽放出生命的光芒,我们更加平添了学习的动力。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学习使我们的精神崇高,引领我们用追逐的脚步洗涤浮躁的灵魂。唐代药王孙思邈的《大医精诚》被誉为“东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大医精诚,第一要精,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第二是诚,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感同身受的“大慈恻隐之心”,大爱无疆的全力济世之情。

医之为道大矣,医之为任重矣。医学的神圣,注定了医生是一个要终身学习的职业。工作三十多年来,我一直未敢懈怠。

3

那么,如何学,学什么呢?我的体会有五:

一是向书本学。读新知识,与智者交流,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落伍,读古医籍,与贤者对晤,会有一种穿越时空之感。我养成了每天读书的习惯,读书成了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是向名师学。我珍惜每一次学习进修、研讨会议,先后拜了多位老师,如首届“全国名中医”、儿科大家汪受传,国际经方热的“点火者”、经方大家黄煌,等等。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理。年近半百,我还参加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办的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

三是向同道学。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经常开展的科研协作、学术讲座、会诊查房、下乡义诊,都是虚心学习的绝佳机会。还可以利用微信群、网络平台,与同道交流、切磋。

四是向病人学。只有从病人身上才能学到书本上所没有的临床经验,因为病人不会照着书本得病,也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个病人。医患是战友,是命运共同体,医患双方一起学习疾病、感悟病痛、战胜病魔。在医者的职业道路上,许多临床经验、人生哲理,都来自于与患者的互动之中。

五是向学生学。教学相长,很多方面,“徒弟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徒弟”。我在临床带教实习生、培养进修医生、指导青年医师的时候,留心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和创造性,在启发他们的时候,又同时得到了他们的启发。我的很多灵感,其实是来自于学生。我在劳模创新工作室、名医工作室、经方沙龙、兴化医学流派研究等项目取得的成绩,都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一位如皋籍的实习生,功课非常优秀,功底非常扎实,在实习期间,她对儿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兴化产生了不舍的感情,毕业后毅然选择了我们医院的儿科岗位,使我感到十分欣慰。

医道需要传承,传承别无他途,惟有学习,学习,再学习。

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