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新说
■/沙爱华 朱杰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七言绝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生动描绘了杭州西湖的荷塘美景,莲叶的“碧”、荷花的“红”带来的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无边无际的莲叶仿佛与天宇相接,别样的荷花在阳光的映照下,格外艳丽迷人。
莲的不同部位,都有好听的名字,甚至同一部位在不同的时期,也有不同的名字。《尔雅》说:“荷,芙蕖。其茎茄,其叶蕸,其本蔤,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其中菂,菂中薏。”
《本草纲目》写莲:“自蒻蔤而节节生茎,生叶,生花,生藕;由菡萏而生蕊,生莲,生菂,生薏。”一连串的“生”,道出了莲的生机无限、生生不息。
清代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说:“莲藕,《本经》上品。实、薏、蕊、须、花房、叶、鼻皆入药。”
莲荷一身皆是宝,细数“莲药”知多少:
荷花——诗人常以“红妆”喻之。清代汪灏《广群芳谱》:“荷花已发为芙蕖,未发为菡萏。”味苦、甘,性温。归心、肝经。镇心益色,驻颜轻身,活血止血,去湿消风,可疗跌损、湿疮。
荷叶——诗人常以“绿盘”“碧玉盘”“翠盖”“擎雨盖”喻之。春季初生之嫩叶,不能达到水面,称“钱叶”“荷钱”;其后贴水、浮于水面,称“浮叶”“藕荷”;再后抽生大形叶挺出水面的称“立叶”“芰荷”。味苦,性平。清热解暑,升发清阳,凉血止血,用于暑热烦渴,暑湿泄泻,脾虚泄泻,血热吐衄,便血崩漏。明代戴元礼《证治要诀》谓:“荷叶灰服之,令人瘦劣。”诚为降脂减肥之妙品。金代张元素《医学启源》载枳术丸方:“白术二两,麸炒枳实一两。为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荷叶升举清阳之气,不可或缺。
荷蒂——也叫“荷鼻”,味苦、性平。清暑除湿,止血安胎,补中益气,和胃安胎,止血止带,可用于清气下陷之久泻脱肛、胎动不安及崩漏带下。
荷梗——中空,入脾、膀胱经。有解暑清热、理气化湿、通气宽胸、和胃安胎之效。用于暑湿胸闷不舒、泄泻、痢疾、淋病、带下等。
莲房——味苦、微涩,性偏温。归肝经。炒炭用为莲房炭,有化瘀止血的功效。用于崩漏、尿血,痔疮出血,产后瘀阻,恶露不尽。
莲须——气微香,味涩,性平。归心、肾经。固精气,乌须发,悦颜色,用于遗精滑精,带下,尿频。
莲子——也叫“莲实”“藕实”“菂”。六七月份刚刚长出时,外壳呈青翠色,食之鲜嫩脆美。秋后,外壳由绿转黑,坚硬如石,就成了“石莲子”。《本草纲目》记述:“石莲坚刚,可历永久。”味甘、涩,性平,能补中益气、养心安神、益肾固精、止渴去热、除湿止痢。治疗脾虚久泻、白带过多、遗精、尿频尿急、心烦不安等症。李时珍称莲子“禀清芳之气,得稼穑之味,乃脾之果也。”《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参苓白术散,即用莲子肉。虚寒体质须去莲心,如心火过旺、上热下寒之失眠、口疮,则与莲心同用。莲子心泻心火,莲子肉补肾水,正好可以交通心肾。
莲心——也叫“薏”“苦薏”,味苦,性寒。归心、肾经。有清心安神,交通心肾,涩精止血的功效。适用于热入心包,神昏谵语,心肾不交,失眠遗精,血热吐血。宋代周知微《观临淮双头白莲图》诗有“苦心抱恨何时了”之句,苦心,喻莲心。
莲藕——味甘性平,主治热渴,散留血,生肌,久服令人心欢。
藕带——也叫“蔤”,与莲藕为同源器官,藕带膨大后就长成了藕,解烦毒,下瘀血,益气通便。
藕节——味甘、涩,性平。归肝、肺、胃经。捣汁饮,可止血消瘀清热,解蟹毒。
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1593—1657)的《北游录·纪闻上·石莲》记载:“赵州宁晋县有石莲子,皆埋土中,不知年代。居民掘土,往往得之有数斛者,状如铁石,肉芳香不枯,投水中即生莲。食之令人轻身延年。已泻痢诸症。”
不知年代、尚未碳化的石莲子,投到水里,竟萌出了嫩嫩的新芽,长出了艳艳的莲花。
上世纪50年代,辽东普兰店出土了古莲子,专家认定,其寿命在915±80年,浸入水中未见萌发新生,或许是得到了《北游录》的启发,只有剖开才能见到“肉芳香不枯”,将坚硬的壳磨破后再次浸泡,很快发芽开花。
沉睡千年,一朝穿越。古莲子的绽放,惊艳了时光;“活化石”的重生,书写着传奇。
莲花是六月花神,“花中君子”,又称荷花、芙蕖、水芝、水芙蓉等,为毛茛目睡莲科莲属,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全球最早的被子植物之一。1973年,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了莲的花粉化石,经碳14测定,距今约有7000年历史。2008年,古莲子带着人们美好的遐想,随“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被送上了太空。
明代王象晋《群芳谱》对荷花推崇备至:“花生池泽中最秀。凡物先华而后实,独此华实齐生,百节疏通,万窍玲珑,亭亭物表”。
诗词大家叶嘉莹说:“盖荷之为物,其花既可赏,根实茎叶皆有可用,百花中殊罕其匹。”叶先生所说“可用”,当是指既能入药,又能服食。摘下莲蓬里的莲子,剥开绿色的莲子壳,去掉苦寒的莲心,嚼一嚼,甘甜可口,是里下河湿热的夏天不可不尝的佳味。莲是药食同源的典范。用来美容,亦古已有之。人称“山中宰相”的南朝陶弘景《太清草木方集要》有一张“驻颜”方:“七月七日采莲花七分,八月八日采根八分,九月九日采实九分,阴干捣筛。每服方寸匕,温酒调服。”莲花、莲藕、莲子同用,是养颜、养生之妙品。
叶嘉莹先生生于荷月(六月也叫荷月),小名小荷,写过很多咏荷诗,有口述传记《红蕖留梦》,连书名都带着梦幻般的荷香。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罗聘之妻方婉仪,恰巧生于荷花生日,号白莲居士,其《生日偶作》自豪地写道:“冰簟疏帘小阁明,池边风景最关情:淤泥不染清清水,我与荷花同日生。”
相传旧历六月廿四,为荷花生日。清代顾禄《清嘉录·卷六·荷花荡》(来新夏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5月版第113页)记述:“是日又为荷花生日。旧俗,画船箫鼓,竞于葑门外荷花荡,观荷纳凉。今游客皆舣舟至虎阜山浜,以应观荷节气。或有观龙舟于荷花荡者,小艇野航,依然毕集。每多晚雨,游人赤脚而归,故俗有‘赤脚荷花荡’之谣。”并加按语:“六月廿四,谓之荷诞……是日为观莲节。”1980年,中国邮政于荷花生日发行《荷花》特种邮票“白莲”“碧绛雪”“佛座莲”“娇容三变”1套4枚及小型张“新荷凌波”。以这样的创意为荷花庆生,真是前无古人了。
莲荷的意象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代表了儒家的君子人格、佛家的佛性与修行、道家的修真养性,是真、善、美的化身。“荷”与“和”“合”,“藕”与“偶”,“莲”与“联”“连”“怜”,“青莲”与“清廉”,“水芙蓉”之“蓉”与“荣”,谐音双关,延伸了人们的审美空间,不断注入了新的文化信息。“一品清廉”“和合二仙”“并蒂莲开”“藕断丝连”“和气满堂”“和而不同”“河清海晏”“荣华富贵”“出水芙蓉”“连年有余”等等,是中国画常用的题材。
莲花的花语是:清白、和美、怜爱、清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