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跑 年

2016-02-05 09:34:44

    乡间的新年是从大年初一开始的,孩子们的新年则是在激动与兴奋之中跑出来的,马不停蹄地跑,成群结队地跑,浩浩荡荡地跑,满面春风地跑。轻、重、缓、急,不同的步幅、不同的力度、不同的鞋底,“哒哒哒”“嗵嗵嗵”“啪嗒啪嗒”“的笃的笃”——跑什么呢?跑年呐!
    这一天早就在孩子们的计划之中了,从喝罢腊八粥就在盼,掰着手指头眼巴巴地数了多少日子,这一天终于在喜气洋洋的大红春联大红福字中来了,在家家户户此起彼伏的鞭炮声里来了,在满世界的恭喜发财步步高升的祝福中来了,心里能不激动么?大年夜就兴奋得难以入眠啊,迷糊上一小会儿便从鞭炮声中惊醒,又在心里盘算该约上谁一起,先到谁家再到谁家,好一起跑年啊。心里越想越美,哪里还能合眼?一到天亮,赶紧起床,新衣新帽新鞋新袜,擦把脸,喝一口父亲端来的早茶,一身光鲜地就出了门,跑年去,晚了可不就耽误大事了么?身后传来母亲“外面冷,戴上围巾”的叮嘱,却根本顾不上。
    跑年,就是给父老乡亲、左邻右舍、全村男女老少拜年,挨家挨户,一家不落地全部拜到。要不说跑年呢,不跑能拜得过来么?于是,初一大早天刚亮,孩子们就穿戴一新,在大街小巷里踢踢踏踏地忙开了,每一条小巷里都是孩子们热闹的身影,是他们大呼小叫的拜年祝福,晨起的雀儿般清亮悦耳。听得主人家心里美滋滋的,脸上乐呵呵的,孩子们的祝福,灵呢。
    还好,小菊子、小韭菜、小秧苗、小喜鹊,约好的几个小伙伴都到了,个个穿戴得花红柳绿一片鲜亮。叽叽喳喳地跑到人家院里,脆生生地喊,恭喜发财!身体健康!机灵的小豆子喜笑颜开地大声叫:恭喜你家小英子找个好婆家噢!好,借你吉言!女主人大方地抓出一把又一把瓜子、花生、爆米花、炒蚕豆,往众人口袋里装。前面刚走一拨,后面又来一拨,孩子们急着赶下一家,没等主人装好,一转身就跑,那瓜子蚕豆撒落了不少,也顾不得捡,嘻嘻笑着,又跑另一家去了。就听一个孩子高声喊,恭喜你家生个大胖儿子!主人笑,傻小子哎,我都快60了,还生什么孩子?恭喜错了!孩子懵懵懂懂地吐吐舌头,主人并不计较,大过年的,热闹就行,60岁生儿子也不是不可以嘛,呵呵。
    孩子们跑年,是没有时间坐下来喝口茶,歇一歇的,任务重呢。若是自家的亲戚,还会有一个红包,全是些毛票,那时说不上富裕,大年第一天,新鲜头里,孩子上门,多少是个心意,大家都开心。拜到爷爷奶奶家,还要规规矩矩地跪在蒲团上,恭恭敬敬给老人磕头的,然后接过厚厚的红包,赶紧拉上同伴,忙着赶下一家。跑年,要家家跑到的,绝不偏心,也不重复,当口袋里的年货装满了,“嗵嗵嗵”跑回家,清空口袋,再去跑。便是平时门前冷落的五保老人,孩子们也不漏掉,叫一声奶奶,长命百岁!老人乐呵呵地抓两块水果糖递过来,却不要,笑笑,又跑了,小小年纪也知道敬老恤贫呢。
    也有些半大孩子看不上普普通通的爆米花炒蚕豆的,家家都有啊,太多了,多得都吃不了。他们只接香烟,夹在耳朵上,一只耳朵上夹一支,嘴里还抽那么一支,吸一口就眯细了眼睛,呛得咳嗽两声,还不舍得扔。他们抽那一支,其实是渴望长大,模仿大人的做派,回家一准孝敬了父亲的。
    孩子们跑年,从村头到村尾,东头到西头,一上午就可跑下来。吃完中午饭,就可以嗑着喷香的瓜子,嚼着脆甜的芝麻糖,看舞龙舞狮子,买花花绿绿的泥哨,跟了大人看红红火火的年戏去了。
    跑年的也有大人,可以从大年初一跑到初五,都是些流浪汉,开口也是“恭喜发财”,其实就是叫花子,但大家管他们叫“财神”,说他们带来的是财气和好运。不给花生瓜子,一律给馒头、年糕或糯米团,常见他们背了装满糯米团的口袋,得意洋洋地在大街小巷里跑。
    去年下乡,居然看到一队人马,抬了庙里的菩萨,敲锣打鼓地挨家跑,让高高在上的菩萨给凡人拜年,也不怕亵渎了神灵,亏他们想得出来。主人家照样热情地递上几包烟,还给红包,那是另一种意味的跑年了。
    如今的孩子们不跑年了,都在自己家里过,顶多到亲戚家拜年或干脆电话、手机拜年。其实在我眼里,跑年是过去岁月里迎新纳吉、传送祝福,喜庆、淳朴、人人开心又热热闹闹的一道民俗与风景呢。

3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