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常娟老师
“天上有老师吗,有我就不去了。”当微信上疯传少女诗人朱夏妮这句诗时,我有幸遇到了景范学校的翟常娟老师。这个内心有阳光的老师感染了我,她将我从绝望里打捞上来。我想,假如少女诗人能遇到笑声爽朗的翟老师,那么她的诗一定要重新改写。
翟老师,每学期雷打不动地任教语文兼班主任。上完语文课,其他老师都进了办公室,翟老师却和孩子们打成一片:下棋、跳绳、打球、看云、观赏门前的丁香……一次课间,翟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去楼下看科技展板,这不经意的一幕,被前去听课的冷玉斌老师看到了,他在评课时写道:“课结束了,那几个女同学约她出去玩,这就不是老师的状态了,是朋友?是亲人?”
翟老师如此有亲和力,令其他老师羡慕不已,她笑笑说,要做孩子喜欢的老师并不难,只要牢记两个“假如”:假如我是学生,假如我的孩子是学生。
每次翟老师捧着学生的作文本,找寻着他们可能带给她的惊喜,突然发现其中出乎意料的好词好句,忍不住大声朗读与同事分享,继而发出孩子般爽朗的笑声时,数学、英语老师最常说的就是“做语文老师就是好,能读到这么多有意思的作文。”难怪翟老师常把“我最喜爱改作文”挂在嘴上。
语文老师教什么?在翟老师眼里很简单,就两个字,读写。
翟老师每天都布置的一项作业——读书,让学生记录所读书目和页码。寒暑假时,她也会设计一张“快乐暑假(寒假)阅读记录卡”,让学生及时记录并定期在班级群里晒出自己的阅读进度。自去年起,她又为每位学生分发了一本阅读存折,学生及时记录,教师定期评选。想象一下,当一位学生记完整本阅读存折,回头翻看时,那种成就感又会生成登高远眺的期待。这对翟老师而言,不是一种幸福吗?
翟老师的快乐,就像滚雪球那样越滚越大。那天放学,班长陆曼迪塞了本《小巫婆求仙记》给她,“这本书不错,老师您也看看!”学生就是这么纯真,他们喜欢的,也希望老师能喜欢。《爱上读书的妖怪》《威斯汀游戏》《蓝色的海豚岛》《苹果树上的外婆》《亲爱的汉修先生》《长驴耳朵的国王》等系列图书随即从不同学生的手中转到了翟老师的手中。
翟老师坚持编辑制作班级小报《七彩童年》。4K大小,正反两面,5号楷体,报头设计为艺术字,配上精美的插图。更用心的是,翟老师在每个学生的名字前,都郑重地打上“作者”两个字。每期都能有20多位同学的名字登上报纸。小报发行的日子就是孩子们的节日,看到孩子们满脸激动,翟老师感觉很幸福。
翟老师的语文课堂有多大,她和孩子们的快乐与幸福就有多大。翟老师所教的四(3)班教室门前有一株丁香树,她带着孩子们来到丁香树前,给丁香树命名为“四(3)班的树”;跟孩子们一起仰望蓝天,遂又把头顶上的蓝天命名为“四(3)班的蓝天”;当然了,蓝天上的太阳就叫做“四(3)班的太阳”。春天来了,翟老师和学生一同关注教室门前的丁香树,看它何时发芽,何时冒出第一片嫩叶,何时变得花繁叶茂。还领来一窝蚕宝宝,采摘桑叶,感受蚕食,静候其吐丝结茧。于是,一篇篇“万物有灵皆可师”的作文新鲜出笼了。夏天,翟老师领着孩子去夜市摆摊、进货、自制发箍发卡、写标语、吆喝,学生们各尽其能。卖水果的想出了送玫瑰花的招数。一个晚上,班级净挣500多元钱,大家不约而同地想捐作班费。小小报童,走上街头,个把小时,售出700余份报纸;不管性格外向的,还是含蓄内敛的,都一起面向街头的陌生人,展现自己心中的真诚与勇气。端午节,教室集体裹粽子;双休日,扎上围裙晒厨艺;秋高气爽,翟老师带着孩子去学校农场挖山芋、移植小青菜、种蚕豆。
翟老师的语文课不是装在书包里的,她的语文课是摆在夜市上的水果,是裹在端午里的粽子,是埋在土里的山芋,是移栽的小青菜,是新种下的蚕豆;翟老师的语文课还是教室门前的丁香树,是操场上空的蓝天,是蓝天上的太阳,是夜幕下的月亮……快乐的翟老师,若能被少女诗人朱夏妮遇上,诗人的笔尖流淌出的肯定不再是悲伤寒潮,而是一江春水向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