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再遇恩师顾翔

2016-03-18 09:34:06

    那个同学聚会的温暖午后,酒店大厅灯火辉煌,温暖如春。久别重逢的老同学们正热火朝天地聊天、掼蛋、合影,我在电脑前看着酒店音响师调试着音响,一转头,就远远地看见文健明同学陪着一个老者走进大厅:老者带着防寒线帽,穿着深咖色羽绒服,目光逡巡,似乎在努力地寻找着熟悉的面孔。岁月虽然给人带来些许苍老,但我还是一眼就认出那就是我们敬爱的顾翔老师。我立马用麦克风喊道:“同学们,我们的顾老师来了,大家欢迎!”边说边迎了上去。走到近前,握着老师的手,和老师打着招呼,我才发觉岁月真的不饶人,当年文质彬彬,意气风发的顾老师也已经布满皱纹,两鬓斑白,但精神饱满,儒雅依旧!

    30年前,顾老师担任高一(1)班班主任,任教高一两个班语文,我们有幸听了顾老师一年的语文课。顾老师的语文教学以及关于语文的理解给我留下太多的记忆!

    记忆之一:记得顾老师的语文课堂摒弃“满堂灌”,而是充满阅读与讨论,充满思考与探究。他的语文课经常先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然后再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面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顾老师并不是立即“授业解惑”,而是先让其他学生帮忙回答,实在帮不了的,他再点拨答疑。记得我们学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课文时,里面有一句“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当时我对“安乐椅”不解,于是就提了出来,问题提出后,立马就有很多同学争着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在发言的过程中,顾老师总是适时地鼓励着更多同学积极举手发言。课堂上,不管学生提的什么问题,最后顾老师都能作一个比较科学准确的解释,顾老师渊博的知识面此时尽显无余,学生对这样的知识会理解得更透彻,记忆得更牢固。顾老师的这种教学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培养了学生善思勤问的习惯。更多的学生越来越积极地做课堂的主人,而不是做接受知识的“容器”。

    记忆之二:顾老师上课有一句经典的口头禅:“我个人以为”。课每每上到精彩之处、众说纷纭之时,顾老师一定会微微扬起他的下巴,目视正前方,面带微笑,双手背后,来一句“我个人以为”,问题似乎解决了,又似乎没有解决。今天回想起来,我个人以为顾老师的“我个人以为”有两层意思:一层就是此处确实有多种解释,顾老师不武断定论,仅仅表达个人意见,仅供学生参考,足见顾老师不摆“师道尊严”,很注重民主课堂的创设;二层就是在此处问题上,顾老师希望大家有自己的思考与理解,不要人云亦云,也不要迷信他的看法,足见顾老师很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辩意识。顾老师当年这句经典的口头禅时刻提醒我们学习不能盲从,读书不能迷信,正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

    记忆之三:顾老师好像每个星期日都去看一场电影,但听了他有关电影情节的叙述与评价,我们可以确定他固定的“电影功课”绝不仅仅是为了休闲放松,更是一种视觉阅读与鉴赏。换一种说法就是他去读电影,去研究电影,去评论电影,并且他还在语文课堂上跟我们分享他的心得体会,他的思考理解,讲到精彩处,他同样会来一句“我个人以为”,我相信顾老师当时肯定写了不少影评,遗憾的是他没有在我们面前“显摆”一下。今日想来,顾老师每周一次的“电影功课”其实不知不觉中就给我们培植了“大语文”意识,明白了“生活即语文”,“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也就从那时,我们有更多的同学越来越喜爱电影,喜爱阅读,喜爱关注课本之外的“语文”。

    弹指一挥间,我与顾老师分别已经不到30年,30年的时光可以模糊甚至淡忘太多的印记。但今日再遇顾老师,30年前的许多精彩画面立马呈现眼前,生动形象,亲切温暖。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新课程改革一直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各种新课改理念和新课堂模式竞相争放。其实今日细细想来,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们的顾老师就已经在认真地进行课改了!“兵教兵”,“我个人以为”,“电影功课”,所有这些理念与做法无一不超前于今天的新课程改革,并且一直影响着他的一位学生不到20年的语文教学:不摆“师道尊严”,不能高高在上,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民主精神,以及“大语文”的概念。

3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