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父亲

2016-04-01 09:50:55

    父亲离开30年了,弹指间我们也从年少步入中老年。父亲在农村基层工作数十年,为人正直,廉洁亲民,深受群众的敬重,至今乡间念到父亲仍称道不已。每每听到他的一些故事,我们后人颇感到自豪。

    父亲周健是戴窑镇人,兄弟三人排行老大,爷爷奶奶靠开帮船为业,家境虽贫但仍送其到私塾念书。私塾先生是共产党员,父亲在15岁那年被其引导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合塔区武装组织,在区长任球手下做通讯员。父亲小小少年生逢乱世,出生入死,立志报国。一次,队伍在盐城被打散,父亲侥幸保命逃离,为躲日伪军搜捕,藏在大丰乡下亲戚处,直到情况好转,才重归队伍。

    父亲是一个命大的人,在战争中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曾听他讲述过其中最凶险的三次遭遇。一次是一天清晨,他刚步出巷口,便遭敌狙击,子弹贴胸而过,上衣口袋中笔记本被打散飘飞;另一次是他和战友夜投老乡家,半夜犬吠四起,他和战友警觉急起,随后听到叫嚷踢门声,是日军搜捕,万幸老乡家有后门得以脱身;再一次是父亲身在朝鲜,负责军需后勤工作,一次遭美机轰炸,身子被气浪掀到十几米外,全身被土石覆盖,万幸没被弹片石头击中,只受皮肉轻伤。

    建国后,父亲被保送到石家庄陆军高级步兵学校学习,毕业后任驻唐山部队某部军务股长,授大尉军衔,后经战友介绍与我母亲相识,结婚生子。上世纪60年代,父亲转业,本可选择城市,父亲却先在沙沟工作了几年,文革期间被调派到荻垛公社工作。那时候,农村生活艰苦,全家七口人就靠他一人工资维持。父亲常年在农村大队蹲点,伙食自理,从不侵占大队和群众口粮,这是他做人硬正而有威信的原因。父亲从小对我们管教很严,我们都很怕他,但又很喜欢他。记得一次父亲回来看到菜刀生锈,问我最喜欢吃什么,我赶紧说:“喜欢吃老咸菜烧肉。”父亲听后便给我一巴掌,吓得我低头含泪,其实那是爱之举,那个情景终生难忘。

    度过那艰难的岁月,转眼到了上世纪80年代,父亲离休,本该享福了。不幸的是,父亲多年隐疾突发,危及生命,随即赶赴南京、上海诊治,其间受尽病痛折磨,晚年与病魔搏斗三年,最终不敌而逝。在整理父亲遗物时,我们发现了一个笔记本,扉页上写着这样两句话:“一副倔脾气,几根傲骨头。”这不正是父亲的写照吗?

3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