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螺
“清明螺、赛肥鹅”,“清明螺、抵只鹅”,这些都是家乡人在清明前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们说了,清明前是食螺的最佳时节。由于此时天气转暖,万物复苏,潜伏了一冬的螺蛳也纷纷爬出了泥土之上,又因为此时的螺蛳无籽,因而螺肉肥美。
小时候,每到清明节前,准会见父亲从大集体收工回来后,蹲在门槛前,专心致志整理他的网,然后扛到村外的池塘、小河沟边,将网一把一把用力伸至河心,网着那肥大的螺蛳。
星期天,我总会提着只篮子跟在父亲的后面,看着父亲那网一趟一趟浮出水面,惊喜不断。不但有螺蛳,还有那活蹦乱跳的鳑鲏儿、罗伙儿、呆头呆脑的虎头鲨和一些叫不上名儿的小杂鱼。
沉甸甸的一股脑儿拿回家,母亲见此高兴极了,会愉快地先进行分拣。将螺蛳拣出,拿到河里清洗,再加干净河水养上一两天。而小杂鱼呢,母亲会一条一条细心刮鳞剖肚打理干净,晚上抓上一把水咸菜煮着,好让父亲晚上痛痛快快下酒。待到螺蛳食用的当天,母亲还会再洗净几遍后,换上清清的河水,在水里滴少许的香油,捏些食盐放里边,放上几个小时,为的是让螺蛳最后吐尽体内所有未排出的污物。
母亲能将螺蛳做出多种吃法。最简单的一种,先将螺蛳尾部剪去——因为只有这样,螺肉烧起来才入味,吃起来也方便。再用盐反复将螺蛳搓洗几遍洗清,准备爆炒。待铁锅烧得冒青烟,倒上香油、姜末,迅速不停地翻炒,再倒进酱油、料酒、白糖,在起锅前,往锅里撒些胡椒粉,能起到去腥之作用。这样的吃法,爽口、味美,是父亲的下酒好菜。父亲平时好酒,但他从不讲究下酒的菜。夏天一碗炒茄子、炒豇豆、凉拌水瓜;冬天一碗炒黄豆、炒蚕豆、烧咸菜,都能让父亲轻轻松松下肚三两老酒。对于清明前这样一个食螺的好时节,一碗丰腴可口的螺蛳是再好不过的下酒菜了。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悠闲地坐于桌旁,一边仄耳听着墙壁上的小广播,一边优哉游哉吸着烟,一边喝着老酒,一边慢悠悠提起筷子,将一只螺蛳慢慢送至嘴里,一吸一吐,那份惬意真可谓“一味螺蛳千般趣,美味佳酿均不及”了。父亲高兴了,酒喝得高了,准会边吃边问我:明天还跟我一道去吗?当然了,我最喜欢跟父亲取鱼摸虾了。
母亲将螺蛳做出的另一种吃法,比较费时费力。先将螺蛳煮三分熟,再用缝衣针一只一只从螺蛳壳儿里挑出螺肉来,炒韭菜或烧韭菜汤。这样的吃法特别的鲜美,那是拣在筷头上打着嘴巴也舍不得丢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