葱
“葱垄抽羊角,松巢堕鹤翎”,香山居士面对一条条葱垄,看见去年没有收净,而今年春天悄悄长出来的羊角葱自然诗意盎然。
农谚则云“白露种葱,寒露种蒜。”葱耐寒抗热,适应性强,在乡村,一年四季,都能在田畴园圃生存。无论秋天霜冷,还是冬日雪寒,随时都能一睹葱的青春风采;等到春从柳上归时,更有绿莹莹的新葱从土里钻出来,和风里,丽日下,翩跹颔首,自在妩媚,那水灵灵绿油油的叶子,让人看了忍不住会掐下一段叶子放进嘴里咀嚼,辣辣的,脆脆的,顿时满口生津,唇齿留芳。当然,夏天的葱更是生机勃勃,绿意葱茏。在城里,家门口或阳台上,随处可见的旧瓦盆里、破铁锅中,装上黑油油的泥土,将带根的葱苗栽下去,不几天就会长出碧绿的葱叶来。炒菜做汤时,掐几个葱叶放进去,悦目养胃,日子的味道就出来了。
炒菜,是离不开葱的。油锅烧热后,通常先放入葱花炝锅增香;炖排骨煨鸡汤煮鱼虾时,也需切个葱段或干脆打个葱结放进去除腥。凉拌就更不用说了。葱丝拌皮蛋,虾皮拌大葱,小葱拌豆腐……有了葱,菜既增了味道,也添了色彩。在厨房里,葱就像画家手里的那支点睛之笔,适时地撒一把葱花放进锅里或切几缕葱丝点缀碟中,往往色香齐备,味形俱全。
常见的葱有大小之分,北方以大葱为主,多用于煎炒烹炸,尤以山东大葱为最,其体态丰腴,茎长叶茂,有的长有一米、重达两三斤,豪放气势从“鸡腿葱”、“大梧桐”的名称上可见一斑。大葱爆腰花、大葱扒羊肉、大葱烧海参,不胜枚举。大葱像一个常入厅堂的大家闺秀,在食单上频频亮相。著《雅舍谈吃》的梁实秋先生在《忆青岛》文中,竟将山东的大葱比作甘蔗:“……再就是附近潍县的大葱,粗壮如甘蔗,细嫩多汁。一日,有客从远道来,止于寒舍,惟索烙饼大葱,他非所欲。乃如命以大葱进,切成段段,如甘蔗状,堆满大大一盘。客食之尽,谓乃平生未有之满足。”可见,大葱不独山东人爱吃,也能让外地人一饱口福。南方多产小葱,又叫香葱,广州小玉葱可为代表,其细小如线,柔嫩水滑,婉约如小家碧玉,默默辅佐各种菜色,拌豆腐、佐清汤、下面条,不一而足。一般都是生食或拌凉菜用,难怪民间有“香葱蘸酱,越吃越壮”的说法。
葱还是一味良药。《神农本草经》认为“主伤寒寒热,出汗,中风,面目肿。”《本草纲目》亦记载:“除风湿身痛麻痹,虫积心痛,止大人阳脱,阴毒腹痛,小儿盘肠内钓,妇人妊娠溺血,通乳汁,散乳痈,利耳鸣,涂制犬伤,制蚯蚓毒。”总而言之,葱有发表通阳、解毒调味之功效。
葱的味道,其实就是乡愁的味道,也是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