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天堂 痴迷半生
北水关大桥向东,穿过一条幽静的小巷,就来到一个被小河缠绕的村庄。很多人不知道,这个村最美的所在竟是一扇铁门内——那里存在着一个神秘的“世外桃源”。推开铁门,满目苍翠,一盆盆或古朴淡雅,或刚柔相济,或层层叠叠,或清秀飘逸的盆景杰作,静静陈列于一个普通的小院落里,一座农家小屋掩映于葱葱薜荔与一池碧水之间,水池中上百只乌龟静卧于池底或卧于覆盖着的软布中,清雅、静谧。“这里的一草一木皆有情,自己整天待在园子里都不会觉得厌烦。”创作出这些“作品”的正是这“方寸天堂”的主人,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徐光明,他已经痴迷栽花、养龟44年。
盆景园地裁剪百味人生
当早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天台,徐光明像往常一样徘徊在院子里,给盆景浇水、除草、捉虫、摘芽、疏枝成了他每天必不可少的功课。有些盆景已与他相伴了近几十年,基本成型;有的还在进一步蓄枝造型中,等待展现独特的魅力。打理累了,徐光明就坐在一张旧凳子上休息一会,看着一件件苍翠的盆景,脸上露出满足的神情,往事的点滴回忆涌上心头。
1972年,在印刷厂上班的他回家时无意看见有人在路边卖花,千奇百怪的盆景让他大开眼界,他便一下子被迷住了。小小的花木种在花盆里,经过精心培育后,竟然就变得神韵各异,犹如一首首“无声的诗”、一幅幅“立体的画”,令人赞叹。于是徐光明挑了两盆杜鹃回去,从此便一发不可收。
从一两盆到十来盆,再到上百盆,徐光明的小屋没多久就被各种盆景“占领”,甚至连屋顶上都摆满了花盆,远远看去,犹如瓦堆中的一座绿岛,格外醒目。他也越来越不满足于市面上的普通花草,开始寻找珍稀品种。1978年,一个朋友告诉他有一种叫五针松的盆景,叶短枝密、姿态高雅,树形优美,是制作盆景的上乘树种,当时的兴化一盆都没有。徐光明听了心里痒痒的,不顾烈日当头,拉着朋友一同去泰州寻找,终于他在一座小公园内找到。种植五针松的主人手上仅有7盆,极为爱护,根本不愿意出售。在得知对方也是兴化人时,徐光明开始软磨硬泡套近乎,最终打动了对方,以每盆1.5元的价格卖给他3盆,徐光明将其中一盆送给了朋友,一盆送给工厂里的徒弟,另一盆自己留着。时隔44年,这盆五针松不仅还活着,而且色泽深沉古朴,线条流畅,每一根枝条的变化都让他体验到生命成长中的变化之美。
如今,徐光明家中盆景的品种已有几十种,仅松树就包括五针松、黑松、景松等七八个类别。与其他生机勃勃的盆景不同,徐光明家中摆着的两盆矮松一盆已枯萎发黄,另一盆只剩下干硬的虬枝。“其实养盆景不是一般人想象得那么简单,要时刻注意温度、光照、水分、土肥、病虫害等,还要在合适的时间、气候下换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造成植物死亡,这两盆松树就是移栽的时间没把握准,导致新叶发不出来。”徐光明说,但他也不会因为心爱的花草死去而过分伤心,一盆盆景从毛坯买回来,到进行养护、造型、修剪,需要几十年一步步的培养,享受的就是这个“捣鼓”的过程,即使是枯萎的松树,依旧可以看出参差交错的枝干,里面都是他的点滴心血。
“龟趣”里享受悠闲慢生活
翻开一块块覆盖在水池上的木板,下面是徐光明的秘密天地,那里住着他的几百只“朋友”——乌龟。为了帮助乌龟冬眠,他用软布和木板将部分水池遮盖起来,随着冬去春来,一些乌龟被温暖的阳光唤醒,不约而同地伸出头来,舒展四肢,场面甚是欢喜。
说起与乌龟的缘分,徐光明称“纯属偶然”。1992年,他去沙沟办事,途中看见有人在卖草龟,模样很讨人喜欢,于是就将8只全部买下来,带回去给孩子玩。因为先前没有养龟的经验,徐光明就将它们随手放在院子的水池里,时而喂些食物,没多久,其中一只乌龟竟然下了5只蛋。
可这些蛋该如何处置?扔了吧,可惜;不扔吧,似乎又没有什么用。就在他纠结的时候,儿子给他出了个主意,原来儿子从书本上看到,将乌龟蛋埋在花盆里,可以帮助孵化,于是徐光明就半信半疑地照做了。不久后,突然有一只乌龟蛋的蛋壳裂开了,徐光明用手轻轻拨开一看,里面果真有只小乌龟,慢慢地蠕动起来,他不由地感叹生命的坚韧和顽强。
“水龟的颈长、骨甲硬,喜欢蜷缩,且用耳朵呼吸;盒龟的背甲比较高,遇到危险时会将上下壳闭合,如同盒子一般……”渐渐地,徐光明对养龟越来越感兴趣,也开始搜寻不同种类乌龟的信息,家中乌龟一下子增加到120多只。可就在2006年的一天上午,照例起来准备换水、喂食的徐光明发现,水池中所有的乌龟不翼而飞,吓得他立马报了警,经民警查证后确定被人偷走了,总价值高达6万元。徐光明一下子“懵”了,不仅仅因为这些乌龟是他不惜代价买来的,更重要的是在与它们朝夕相处时,这些小家伙已如同家人一般熟悉。
从那之后,徐光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养龟,害怕触景伤情。可越是逃避,他却越发现这段心结无法解开。终于,他又鼓起勇气买了50小乌龟回来,在他的精心照料下,这些乌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因为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徐光明又在家中新添了一个“保镖”——一只大狼狗,防止小家伙们再次被盗。
乐趣相伴养出豁达性情
已过耳顺之年的徐光明,干练中透着一丝儒雅的气息,特别在给花草浇水、修剪时,仔细而耐心,就好比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也有人问我,花这么多时间、精力、金钱在种花、养龟上值得吗?我觉得见仁见智,只要我是感兴趣的事就觉得没什么可惜的。”几十年来,徐光明的快乐就是如此简单。
1986年,已经厌倦朝九晚五单调生活的徐光明做了一个让当时所有人都觉得“疯狂”的决定——辞掉国企的“铁饭碗”,带着2100元资金下海自主创业,但他连一个设备都买不起。偶然的一次机会,徐光明得知某企业有一台损坏报废的机器,于是他花1800元买了过来,凭借多年的技术优势,硬是把它维修好了。没钱租厂房,他就跑到盐城某厂区与人商议,先生产年底再付房租。就这样,徐光明的私人印刷厂艰难地开张了,但凭借他的性情人品以及多年积累的人脉关系,印刷厂很快就运转起来。
可就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与他一起打拼的合伙人突然决定退出,并要求带走厂里的部分机器。“要留的赶不走,要走的留不住。”虽然徐光明很舍不得多年的兄弟情分,但还是决定尊重对方的意愿,最终合伙人带走了厂里的主要机器以及一部分工人,孤军奋斗的徐光明仿佛又回到了白手起家的光景。
为按时完成订单,印刷厂每天都加班到深夜,徐光明都与员工们一起奋斗在一线。为了犒劳员工,他天天带着员工下馆子,在那个年代,这是件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可他却说:“这些员工之所以留下来完全出于对我的信任,并且为了我这么卖命地工作,就如同我的兄弟姐妹一般,花再多钱也都是值得的。”其实在徐光明看来,做事业和侍弄花草一样,是他的一个兴趣和理想,与赚多少钱无关,其中奋斗的过程以及学到的经验才是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