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吹糖人 的甜蜜人生

2016-05-06 09:57:44

    在今年的民俗文艺展上,一位老人坐在一个木箱子前,娴熟地从锅里抠起一块粘稠的糖来,迅速用手指捏出一个小洞,拉出一条细丝,朝着细丝边吹边转着圈,同时双手又捏又扯,糖块便像气球一般渐渐胀了起来,不到2分钟,一只活灵活现的小鸟便“立”在手上……这就是上世纪80年代常见的“吹糖人”手艺,如今在车水马龙的城市,想见到这样的绝活还真有点难。这位吹糖人的师傅是钓鱼镇檀孙村的朱宝良,从60年前就开始吹糖人,虽然如今他已年近古稀,却依旧乐此不疲。4月26日,记者专程找到朱宝良老人,听他讲述——

1“偷”师学艺,19岁与糖担儿结缘

    或许是经常与孩子打交道的缘故,朱宝良的身上总是散发着随和、热情的气息,特别是提起吹糖人这门手艺时,老人兴奋地向记者讲起自己年轻时的故事。上世纪50年代,19岁的朱宝良与上海籍的爱人一同到沪游玩。当时爱人的哥哥正在向高邮的糖塑师傅潘强云学习吹糖人,潘强云不慎将腿跌断,正在上海养伤,朱宝良便有幸与他相识。

    在此之前,朱宝良对吹糖人可谓一点兴趣都没有,在他看来这只不过是哄小孩子的把戏,根本不值得一学。可在接触到潘强云后,他多次看见潘强云通过挑、断、揉、盘、拉、包、捏、摔、吹等技术,在短时间内就能吹出惟妙惟肖的动物、人物,满心都是好奇。于是朱宝良就趁着潘强云教徒弟时,假装漫不经心地走来走去,偷偷地瞧上几眼。没想到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潘强云的3个徒弟还没学会,却让朱宝良先看出了门道。

    扁担、木箱、炭炉、小锅,铜锣……朱宝良开始置办起吹糖人的家什,准备踏上走街串巷的卖艺生活,可就在这时,一个“邪门”的事情发生了——朱宝良在家练习时明明吹得很好,可到了外面却屡屡失败,让他丢尽了颜面。无奈之下,朱宝良再次找到潘强云,向他请教其中的玄机。潘强云听说后哈哈大笑,他告诉朱宝良吹糖人可不是表面看的那么简单,就拿熬糖稀而言,必须根据当天的气温情况将火候拿捏到位,热了不行,冷了也不行;稠了不行,稀了也不行。朱宝良顿时觉得吹糖人还有很多诀窍自己没有把握,便找了个机会正式拜潘强云为师。

    “再次‘出师’后,我就从当初的一知半解变得熟练了许多,终于可以靠手艺赚钱了。”朱宝良说。当时一只糖人只要2分钱,但他每天的收入都在3元钱左右,遇上庙会等活动更是会翻番,收入很可观。从那以后,吹糖人这门手艺渐渐改变了朱宝良的生活,让他一吹就是7年。

    2念念不忘,成为糖塑非遗传承人

    然而,就在朱宝良的生意如日中天之时,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吹糖人的行为被定义为“投机倒把”,许多同行的行头都被没收了,朱宝良随即带着爱人和糖担儿回了兴化。可谁知,老家的风头也很紧,别说做吹糖人的生意了,就连工具被别人看见也会立即被销毁,于是朱宝良索性将糖担儿藏了起来,绝口不提吹糖人的事。

    当了一年又一年的队长,种了一年又一年的田,日子看似平平淡淡,可朱宝良的内心却焦灼不安。7年的日夜相伴,吹糖人的每个环节、技巧都深深刻在朱宝良的心里,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忘记的,可迫于形势的无奈,他又不得不忘记。就这样纠结了多年,朱宝良似乎渐渐对吹糖人“死”了心,即使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也再也没有出来摆过摊儿,最多就是在家里教儿子吹着玩。

    可随着子女们事业有成,纷纷离开了家,闲不住的朱宝良又想起被搁置已久的糖担儿,心也开始蠢蠢欲动起来。“当当当……”2013年春节前,朱宝良糖担儿的敲锣声在钓鱼集镇再次响起,吸引了众多路人驻足围观拍照,一些人更是惊喜地表示,找到了尘封几十年的回忆。围观者中一对说着普通话的夫妻与众不同,他们除了拍照外,还详细询问了朱宝良学吹糖人的经过,并要了他的联系方式。没多久,文化部门的工作人员就打电话过来,请朱宝良去泰州体检并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考试。

    “吹糖人的祖师爷是刘伯温,至今已有600多年了,朱元璋登基建立明朝后,为了自己的皇位代代相传,造‘功臣阁’,火烧众功臣。军师刘伯温被一个挑糖担子的老人救下,二人调换服装,刘伯温才得以侥幸逃脱。此后,便隐姓埋名,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在卖糖的过程中创造性地把糖加热变软,制成各种糖人儿,小孩子们争相购买。刘伯温还将该手艺向人们一一传授,于是就传到了现在……”说起糖塑的历史,朱宝良滔滔不绝,他告诉记者,在当年的非遗传承人考试上,他因为多年没有吹糖人,手法有些生疏,技艺考核只拿到第5名,可由于糖塑的相关知识了然于心,知识问答得了第1名,拿到泰州、兴化两级糖塑非遗传承人证书。

3坚持传承,只为留住记忆中的那份“甜”

    “以前,吹糖人是一门养家糊口的技术,可现在大家生活都富裕了,学这一门技术的人也越来越少。”朱宝良说,所有子女中只有大儿子对吹糖人感兴趣,早年曾教会他其中的技巧。近几年来,也有一些人登门拜师学艺,可是能坚持下来的寥寥无几。“做糖人时,糖浆必须熬成粘稠状,温度一般在70度以上,摸起来很烫手,但必须快速地捏,要不然糖又会变硬了。”朱宝良向记者摊开双手说,刚开始学的时候会被烫伤,但经过这么多年的锻炼,他早已练成“铁砂掌”,拇指和食指上的螺纹几乎都被烫没了。

    如今,朱宝良会吹的糖人数不胜数,从简单的十二生肖到复杂的游龙、盘龙、二龙戏珠,甚至孩子们喜欢的孙悟空、猪八戒、奥特曼他都信手拈来。“不过现在的孩子都喜欢光头强、喜羊羊等卡通人物,我最近还专门看了这些动画片,琢磨着怎么吹出来。”朱宝良说,因为糖人大部分是卖给孩子的,材料的安全是所有家长最关心的,他熬制的糖稀都是采用的葡萄糖浆和玉米糖浆,色素也是可食用的,绝对安全。

    “现在只要有人想学糖塑,我都愿意教,只要有人想看我吹糖人,我就愿意吹。”朱宝良说,虽然现在不靠吹糖人维持生计,子女们都劝他好好在家享受晚年生活,可他还是希望在“吹得动”的时候,多吹一些糖人,看到孩子们拿着糖人露出笑脸,便是他最开心的时候。

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