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萱草母亲花

2016-05-13 09:20:43

    母爱似海,她隐忍自己的苦和难,呈现给孩子一片平静安详的海;母爱似伞,把风雨都遮挡在外面,哪怕自己风吹雨淋;母爱似水,不含有半丝杂质,幽远纯净。古诗中处处留下母爱的痕迹。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清代蒋士铨《岁暮到家》。这首朴素小诗常让我双眼潮湿。春节回家,诗人看到了母亲脸上难以掩饰的喜悦,正在为他细细密密地缝制棉衣,母亲问儿子在外面苦不苦,怎么瘦了。诗人低下头,什么也没说,漂泊的辛苦说了母亲更心疼,母亲爱子女的心无穷无尽啊。

    清代黄景仁《别老母》:“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诗人为了谋生,不得不向年迈的老母辞别,看到白发苍颜的母亲老泪纵横,诗人也泪水涟涟,想自己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孝敬母亲,诗人也陷入深深的自责中。

    元代王冕《墨萱图·其一》:“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北堂之下萱草花正在开,母亲倚着门框盼望着儿子归来,远行的游子心是苦的,因为在家不能奉养双亲,慧鸟的叫声是那样凄清,思念一波一波啃食着游子的心。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宋代与恭《思母》。一夜秋霜,芦花也白了,与恭出家没多久母亲就去世了。犹记去年黄梅时节,他在典当里抵押袈裟买一些米给母亲,而如今母亲却走了,思念如风,撕扯着他的心。

    唐朝孟郊《游子诗》写道:“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萱草花生来就是为母亲开的,天天有得开,日日有得采。母亲清晨醒来,念及的是异乡游子,但这时含露的萱草要采摘,忙碌让情感转移,也就忘忧了。古时游子要远行时,先在北堂种萱草,希望以此减轻母亲的思念,得以忘忧。

    我多想一路依偎着母亲,一路远行,永远不离不弃。母亲如同一块经过风霜的土地,我只能用古人最朴素的语言,来赞美最伟大的母爱。

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