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昨日的金东门

2016-08-05 10:08:04

    由于兴化城区坐落在兴化版图的偏西边,所以东乡里的众多百姓都是从兴化城的东边上街。为了顺应这个需要,当初城东约一公里的城内外大街上,就出现了200多家商业店铺,集丝绸、棉布、南北货、药材、茶叶、陶瓷、金银首饰、钱业、当铺、食品、烟草等各业于一街。

    寸土寸金的金东门,上苍似乎给予了它特别的关顾,在最为繁忙的地段两旁,点缀着一块块垛子,经过桥梁连接,这就开辟成崭新的市场。因为地形是长长的尖尖的,所以兴化人就称它们为大尖和小尖。中间流淌着的龙津河,可以停靠大小运输船只,把物品送到各户商家。这里有一座又宽又高的码头,兴化人都称之为大码头。

    为了适应这种环境,沿河商家都把门面对着龙津河:河北的小尖门向南,河南的大尖面向北。小尖面积较小,开设的八鲜行主要经营荤八鲜,卖水产品。兴化自古物产丰富,商家为了经营行当的区分,就将瓜果蔬菜、鱼虾蟹鳖区分为荤八鲜和素八鲜。还有人家又将荤八鲜和素八鲜区分出水八鲜和旱八鲜来。这里经营的荤八鲜,是水八鲜,就是鱼、虾、蟹、鳖、螺蛳、河蚌、蚬子、河蛏。当然也有例外:在徐家桥旁边的徐芹甫开设的是禽蛋厂。徐芹甫是外来客商,他利用兴化水面养鸭的优势,利用禽蛋生产蛋黄粉和蛋白粉,生意做得很红火。旁边的木桥就是他出资修建的,所以叫做徐家桥。小尖上面还居住着许多做小买卖的人家。他们以贩卖蔬菜为主,所以在小尖的北沿河边,被叫做小菜帮。

    大尖则不同,由于面积大,很快被大户人家拥有。大尖过去沿河一带建有沿街凉蓬。兴化城的人叫做“瓦卷”。木结构,上面盖瓦。为的是让在沿河做生意的商贩遮风避雨挡太阳。这里也开设着许多家八鲜行,不过大多是经营素八鲜。在这里素八鲜还被分为水八鲜和旱八鲜。水八鲜是指水芹菜、茨菰、荸荠、藕、茭白、莲籽、鸡头(学名芡实)、菱角等;旱八鲜主要有菜类、豆类、瓜类、芋头、花生、辣椒、茄子、萝卜等。但是,不管是水八鲜还是旱八鲜,通常都被人们笼而统之地称为青货。很有意思的是,青货行的老板对外交易是用平常的数字,而内部交流行情,则是说一种叫做“口舌子”的数字。这就是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说成是水把、维把、学把、扯把、口把、闹把、条把、环把、弯把、大水把。神秘的“口舌子”把顾客弄得云里雾里的,就是当着顾客的面,青货行的老板们之间,也能把进价出价商定得好好的。

    当然大尖还有开六陈行的。六陈行是卖大麦、元卖、小卖、菜籽、蚕豆、碗豆。因为这些农产品是前一年种下,待到来年才能够收获,所以叫做陈粮。稻子因为是当年播种当年收获,当然不能叫做陈粮。

    销售大米的商户不在大尖,而在大尖南边,有一个叫做米市河的地方。这里的商铺也都是沿河而建,青砖黛瓦的各色商号鳞次栉比。为了让行人遮风避雨,这里建起了沿河的瓦卷长廊。沿岸是青砖砌成的齐整驳岸,依驳岸树起无数根“霸王桩”,上面竖置根根横木,连绵开来,如同江南市镇常见的河栏。米市河是金东门南面的一条热闹的街市。因为金东门外的土地,大都由垛子组成,所以这里的桥很多。米市河上也横卧着数座古桥,桥两边连绵着悠长而狭窄的巷道,巷子多以桥命名,如磨子桥巷、中桥巷。兴化很奇特,许多的巷子多以桥命名。如城中的税牛桥巷、上真庙桥巷、肇兴桥巷、杨板桥巷等等。

    因为金东门聚集着各种生意人,所以每当凌晨,这里就开始喧闹起来:各家商埠门前云集着各色生意人,河边拥挤着大小货船;那些卖麻团的,卖油条的,卖米饼的,卖花生、瓜子、薄荷糖的小商贩,为了抢生意都把嗓门扯得老高老高。卖糖粥的在使劲地敲竹筒,卖煮螺蛳的在使劲地敲锅边……

    由于金东门商贸十分繁荣,商家越来越多,再也容纳不下后来人。后来的商人就在龙津河对面,正对着金东门的地方,沿着河边开起了商行,这就是兴化人俗称的“野行”。这里因为临近盛产瓜果蔬菜的垛田,所以批发瓜果蔬菜的商户比比皆是。

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