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片木之上镌灵性

2016-08-05 10:08:05

□本报记者 张娈鸾 郭亚群

匾额,古建筑的必然组成部分,相当于古建筑的眼睛,通常被悬挂在门上方、屋檐下,或者厅堂之上,或者亭台水榭间,昭示着主人的理想、成就和抱负,不仅融中国古代传统的诗文词赋、书法篆刻、建筑艺术于一体,一块文辞优美、书法精湛、雕工精细的匾额,能瞬时提升建筑的文化品位。在兴化,有一门历史悠久的手艺——袁氏匾额制作工艺,城区一大批文保单位牌匾以及商业招牌都是出自袁氏牌匾第13代传人袁桂宏之手。在制匾材料多样化、书法可以由电脑字体替代、电动工具逐渐代替手工制作的今天,他仍然坚守着手工传统。在他看来,再先进的机器也把握不住书家的神韵,体现不出作品的“魂”。这么多年来的积淀,让他手中诞生的一块块匾额更加厚重,也更具灵性。

兴化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明洪武初年,大量江南移民迁入兴化,带来了南方先进的文化和民间工艺。延至明万历年间,客帮商人进入兴化,兴化城的商铺、商行、手工作坊增多,出现了70多个门类300多家商号和手工作坊,形成“金东门”、“银北门”商业街区。同时,兴化地区涌现出一大批文化、艺术人才和清官名宦。而兴化的商号、庙宇、牌坊、府第众多,需要制作大量匾额用以装饰。因此,兴化袁氏匾额制作工艺成为兴化手工艺制作的一大特色。

兴化袁氏油漆牌匾制作,源远流长。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袁氏油漆牌匾坊始祖居住南门袁氏宗祠,以制作油漆牌匾为生,将传统的漆器工艺制作方法用于牌匾的制作,为兴化及周边地区商号、牌坊、府第制作牌匾。由于手艺精湛,生意兴隆,收入丰厚,后人袁起萱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在市中心武安街购置十几间营业用房,并挂牌“袁万隆油漆牌匾坊”。

袁氏牌匾工艺世代相传至今已有13代,达400年之久,始终坚守传统工艺,从上灰、过腻、上布、上麻到漆雕、贴金等,共有复杂工序40多道。由于制作工艺精湛,我市大型古典建筑“四牌楼”上所悬47方匾额中有37方出自袁氏族人之手,北京同仁堂、天趣阁、一得阁、北京大学等主要匾额皆由其制作。此外,还为福建、台湾、上海、泰州、宝应、高邮等地酒楼、庙宇、祠堂制作过许多精美的匾额。

“1949年,国务院要抢修北京的名胜古迹,向全国招聘这方面的能工巧匠。我父亲袁桐生被录用。天安门的红墙外皮容易脱落褪色,我父亲就用祖传的秘方,制成了不会脱落的红色涂料。后来,他又参加了人民大会堂、故宫等地的油漆制作。”袁桂宏如是说。

“匠人”易得,“匠心”难练

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四牌楼上的47块匾额连同四牌楼一起被“造反派”敲掉,其中包括大家比较熟悉的美学家刘熙载和书画家郑板桥的匾额,同时传承已久的袁万隆油漆牌匾坊也被迫关门,袁家转行从事室内装潢行业,直至上世纪80年代,袁桂宏的父亲始终不忘祖传的老手艺,决定重操旧业,12岁的袁桂宏就跟着父亲学艺,短短两年时间就能够独当一面。1987年,兴化市政府决定恢复四牌楼上的匾额,于是邀请当时初显头角的袁桂宏来担当,重新做了40块匾额,还复制了7块旧匾。

从那以后,袁桂宏名声大噪,郑板桥故居、施耐庵故居、刘熙载故居的牌额都出自他手。2002年至2005年,袁桂宏受邀请前往北京与业内同行切磋交流,在两年半的时间内熟练掌握了首都的彩绘匾、雕梁画壁、油漆叠字等工艺。回到兴化后,袁桂宏在祖辈旧址武安街10号挂牌“袁氏油漆牌匾坊”,使兴化袁氏匾额制作工艺得到更好的传承。

按制作材料和加工工艺的不同,匾可分堆漆匾、螺钿匾、贴金(银)匾,制作方式有14种之多,工艺流程有几十道,表现的匾千姿百态。所以说从古至今,匾额一直是商家的门脸儿,其中一刀一划都显现制匾人的功夫,既包括雕刻技能,又考验他们的书画修养。制作匾额时,需要先在木头上铺上复写纸,将字体拓印到上面,别看是拓印,同样要求制作者懂书法,否则只是形似而无神,糟践了好的书法作品。袁桂宏虽然学历不高,但他对书法颇有研究。为了提高自己的书法造诣,他曾花七八年的时间潜心研究各类书法作品。面对名家的作品,他认为只有自己领会出字里的神韵,才能让作品有味道。

2014年,袁桂宏应邀参加“世界木材日非物质文化遗产木文化展示会”,被誉为“牌匾世家”,成为中华特色文化的符号。

用心打磨,方能雕刻不朽

在袁氏油漆牌匾坊内放着许多不同类型的匾额,其中用贝壳点缀的就有两种。袁桂宏告诉记者,别看这两种匾额外形差不多,可一个使用的是生贝壳,一种是熟贝壳,生贝壳装饰的牌匾主要用于室外,因为它能经受长期的风吹雨打,而熟贝壳大多放在室内。一般来说,上乘的匾额要做几年时间,普通的也要三到六个月。

多年的技术传承让袁桂宏摸索出不少“绝技”,据他介绍,四牌楼中的“五朝元老”牌匾属于饱字,会做的人寥寥无几,想要将字先刻出来,牌匾中必须要有桩,要不然刻出来的字会裂缝。袁桂宏告诉记者,用铁丝做桩还不行,必须要用冬季三九至五九之间生长的毛竹,因为冬竹内的养分全部流失了,不太容易蛀;另外,上漆也讲究,先要用瓦灰、瓷灰、猪血、糯米汁、桐油、生漆……按一定的比例勾兑调和,然后涂刷在表面,等它干燥后,把捶熟的麻丝,剪成一寸长的一丝一丝,掺到灰中,再用夏布夹糊到匾额上,要夹四层到六层,再用碾子压结实,然后晾干,等匾额漆膜光彩饱满后,才能开始做上面的字。

传统的牌匾制作工艺较为复杂。首先,对板材的要求非常考究。上等木材有楠、柏、松,经烘干后制成平整、规格的底板。制匾的前道工序也有很多,包括上灰、过腻子、打磨、上布、上麻等几十道。制字的方法有凸字、凹字、走边字,还分大阳、小阳、大阴、小阴、大宝、小宝和各种形体的花边字。上色的颜料以天然矿物质和植物汁为主体颜料,辅以金属材料如黄金、纯银、纯铜等。制作螺钿匾,则用玉石、象牙、石骨、竹签等加工字型,一般档次的牌匾也可用河蚌壳。

提起袁氏牌匾工艺的传承,袁桂宏有些无奈,他的儿子女儿均对匾额技艺不太感兴趣,目前都已工作。他希望能将这门手艺传给他的侄孙,让中国传统制匾技艺流传下去。

4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