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九九话重阳

2016-09-30 08:56:14

《易经》中单数为阳,复数为阴。阳数中“九”为“极阳”。“九九”是两个“极阳”相逢,故称“重阳”。

关于重阳节的由来有多种传说。

很久以前,陕西骊山脚下,住着一对勤劳的夫妇。有一天,丈夫上山砍柴,看到一个先生模样的人病倒在路边,就把他带回家调养。

这对夫妇很热心,上山采草药给先生治病;把床让给先生睡,自家打地铺;有好吃的,先让先生吃。先生病好后要走了,这对夫妇忙了一夜,蒸了一袋馒头给先生在路上作干粮。

临别时,先生对这对夫妇说:“九月初九,上山避灾,天不黑,不能下山,切记,切记!”言讫,飘然而去。

到了九月初九这天,这对夫妇带上干粮和水上了山。申牌时分,突然山洪爆发,这对夫妇原来居住的草房被山洪冲得无影无踪。

这事传出去后,人们每逢九月初九,就去登山,相沿成俗,流传至今。

还有一个传说,九月初九是老子的生日。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他的作品《道德经》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传说老子出生时就长有白色的眉毛和胡子。老子活了100多岁。唐明皇封老子为太上老君。老子高寿,以此日为节,含有敬老之义。

重阳节有佩带茱萸、菊花登山的习俗。茱萸可以做中药。《本草纲目》中说:“茱萸味芳香,性温热,可驱毒治寒,根可杀虫,叶可治霍乱。”菊花,又名“延寿客”,是长寿花。重阳节这一天佩带茱萸、菊花,可以消灾避难。

陕北人在重阳节这天晚上,全家老少佩戴茱萸爬上附近的山头,点上一堆堆篝火,人们围着火堆谈笑至鸡鸣。回家时,采上几把野菊花,放到家门口避邪。

佩带茱萸登高的习俗在唐、宋两朝很盛行。唐朝诗人王维的一首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家喻户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异乡的游子,远离亲人,在重阳节这一天,更加思念家的温暖。

江南的一些城市,在重阳节这天吃重阳糕。重阳糕用面粉调和做成,中间夹有小枣、核桃仁等,松软香甜。重阳糕做好后,先让夫妇双方的父母品尝。“糕”与“高”同音,有祝父母高寿之意。

3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