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灌注治疗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肺部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肺癌已成为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死亡原因。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上升,在男性癌肿死因中占首位;在女性仅次于乳腺癌死亡率,占第二位。
肺癌通常发生于主和段支气管上皮,很少发生于周围小支气管。以肿瘤发生的部位大体分为中央型、边缘型(周围型)与弥漫型三种类型。组织学上常分为鳞癌、腺癌、未分化癌及细支气管肺泡癌。肺癌的诊断除了依靠询问病史与全面体检外,胸部X线和痰细胞学检查是主要手段。为了进行分期与准确定位,可做胸部CT或MRI扫描。肺癌的基本治疗方法是手术、放疗和化疗。适合外科治疗者应尽早手术,有望治愈。但临床发现的病例约有2/3失去手术根治机会。放射治疗和全身化疗已取得一定经验,并有较好疗效,存在问题主要为毒副反应大,或疗效不显著。采用经支气管动脉灌注抗癌药物治疗肺癌,有一定效果,副作用小,近年来为中晚期肺癌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
1.适应证
(1)晚期不能手术的肺癌。
(2)肺癌虽能手术切除,但有手术禁忌证或不愿手术者。
(3)肺癌手术切除前的局部化疗。
(4)手术切除后胸内复发或转移者。
(5)手术切除后预防性局部化疗。
2.术前准备
介入治疗前应明确肿瘤的部位、数目、大小、范围和组织类型,常规作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术前禁食4小时,并应用镇静剂和激素,根据肿瘤的组织学或生物学类型、肿瘤对药物的敏感性、患者的耐药性与灌注方法等,来合理选择化疗药物,决定其用量。
支气管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治疗肺癌近期疗效较为显著,缓解率达51.5%至61.5%,有效率68%至93.4%。从组织学类型而言,小细胞未分化癌疗效最好,其次为鳞癌、腺癌。现基本认为:中央型、体积较小、单支支气管动脉供血且血供丰富的肿瘤其疗效优于周围型、体积较大、多支支气管动脉供血且少血供的肿瘤;灌注时同时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术后配合放疗、微波或瘤内注射无水乙醇疗效将更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