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秋风中的美味

2016-11-04 09:10:40

“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又是一年秋天,又到了品蟹最佳的季节。

古人说:“以其横行,则曰螃蟹。”虽寥寥几字,却写出了这个目中无人横行霸道的怪物的特性。每次吃到蟹,捧在手上,正反瞧着这个家伙,总会让我联想起有趣的事:比如美术大师齐白石,他在《袖手看君行》的诗画上题曰:“沧海扬尘洞庭湖,看君行到几时休?”据说此画是赠予一个日本人的。其寓意不言而喻:看你小日本还能横行到几时?在那个战乱年代,齐白石能借画蟹来隐喻时事,来抒发胸中的伤感和郁积已久的愤懑。当日本人看到了这幅画,愤怒至极。

如今的人们,虾多蟹多钞票就多。更何况山珍海味中,螃蟹早被誉为“餐桌上的至高无上的美味”了。民间说:“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可见现在的人们的观念不同了,对螃蟹钟爱有多深,只看销量价钱就知道了。在宜人的秋天,吃的是螃蟹,玩的是庐山。提起这个横行的怪物,又令我想起曾经的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为它而暗自流过口水呢!

梁实秋说过:“蟹是美味,人人喜爱,无间南北,不分雅俗。”梁实秋先生早年在大陆上的记忆中:秋高气爽的时节,大陆上任何湖沼溪流,岸边稻米高粱一熟,率多盛产螃蟹。在北平,在上海,小贩担着螃蟹满街吆喝。看来梁实秋先生虽早在1949年前就远离大陆去了台湾,心中却一直念念不忘惦记着幼时曾经难忘的人间美味——螃蟹。

丰子恺《忆儿时》一文中,也曾详细描述过他和父亲同桌吃蟹的场景:“我在旁边看,有时他给我一只蟹脚或半块豆腐干。然我喜欢蟹脚。蟹的味道真好,我们五个姊妹兄弟,都喜欢吃,也是为了父亲喜欢吃的缘故。”只可惜的是,最后丰子恺据他自己文中说,“茹素”了,大概是受了好朋友李叔同的影响,也开始吃斋了吧。并且后来丰子恺竟然把吃蟹当成了一种残忍的“杀虐”。唉!从此以后,他把这“人间至高无上的美味”作为他后半身一种永远的记忆,永远的神往。

唐代诗人皮日休《咏蟹诗》:“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李白《月下独酌》:“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素以好吃自居的东坡居士、陆游、袁枚等人留下关于蟹的经典诗文不在少数。

我现在也常常回忆小时候我跟着父亲身后捕蟹的情形,那才是一种真正的乐趣呢。记得那时候的秋日,虽然秋水一天天消瘦,但小河小沟小渠里的水倒碧清得很。晚上,和父亲拿上自制的网兜,脱鞋,挽裤管,拿火把,轻手轻脚来到村庄外的小河小沟小渠边,借着红红的火把,红红的光亮,就见河坎、田埂、路旁,或碧清的河水里,不时发现横行霸道的螃蟹在穿梭着。只要手脚敏捷,一晚上可逮捉到几十只又肥又大的螃蟹呢。那时家中佐料有限,回到家,清汤寡水煮着吃,照样鲜美得要命。怪不得螃蟹被称作人间美味呢。

但现在吃螃蟹最讲究的还是掌握时机。通常有“九雌十雄”之说。就以“重阳节”来说吧,节前应品尝母蟹;节后就应品尝公蟹。吃蟹只有合节令,辨雌雄,才能真正吃出螃蟹的味道来。所以吃蟹不在于雌雄,而在于它成熟的季节。

霜降前后,待到菊花黄、稻花香时,正是里下河兴化地区捕蟹吃蟹最佳的时机。此时,各地商贩食客纷至沓来,每天都有大量的螃蟹从兴化销往全国大小市场。

“立了冬,影无踪。”冬天到了,螃蟹也该收场了。只有此时,秋高气爽,选一个明月当空的夜晚,当月光满满地泼洒着大地,当桂花香气溢满庭院,约上几位好友,围成一桌,一边说笑,一边看着月亮,一边剥下一壳蟹肉,蘸着小碟子里的生抽和着老醋葱花姜末,细细慢品,再咪一小口酒,享受秋天的美味和乐趣,给人似神如仙的感觉,真好。

3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