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奶奶的炒花生

2016-11-25 08:49:46

幼时家贫,奶奶常炒些花生零卖,贴补家用。

原料是山东产的花生,黄壳,红衣,白胖子,粒粒饱满,看相很好。每年秋后,奶奶总是让爷爷买上三五袋(每袋约100斤),摊晒在天井里,放学回家,可够我们收一阵子的。偶有一两粒破了,剥开来扔到嘴里,是极好的零食。

冬闲了,大部分村民无事可做,女人们自会聚在一起打毛线、编芦席、纳鞋底,三个女人一台戏,倒也是一份乐趣。男人聚到一起,无非是打牌,那时极少搓麻将。奶奶的炒花生便有了市场,庄东三宏家的代销店和根宝家是奶奶卖花生的主要场地。

奶奶将一小盆黄沙淘洗干净,晒干,大火炒,待沙子温度与铁锅差不多时,倒入花生,用力翻炒,等沙子与花生混合炒均匀了,改用小火。随着一声声“哔哔啪啪”的爆炸声的响起,再改用文火慢慢烤。这时奶奶会挑出一粒,稍稍冷却,让我尝尝。迫不及待地剥开来,只轻轻一捻,红红的花生衣已经脱落,三两个小白胖子被烤得微微发黄,丢进嘴里,呵,一股子清香直沁入肺腑里去。“可以出锅啦!”我大声说,颇有一番成就感。若想多吃两粒,我则说再炒两下吧。奶奶就会再动几下铜铲,又挑一粒给我。再想吃,可就不行了,奶奶会佯装嗔怒,骂一声“小馋猫!再炒可就炒焦啦。”便盛出来,用大竹筛筛出香气扑鼻的炒花生,筛眼里漏出的不多的小花生,奶奶则拣出来,收在一只瓷瓶中,那是为我们兄弟几个准备的,尽管炒得有点过火,但我们还是喜欢。

那时卖花生不用秤,用一小段毛竹筒削成的“半升子”(有大升、中升、小升三种)作量具。晚饭过后,弟弟常常会抢到奶奶前面,将他的小口袋装满了炒花生,乐呵呵地喊:“不卖了,留着给我吃吧。又不是‘钱吸子’(方言,指把钱看得很重的人)。”奶奶总是拿他没办法。等奶奶将炒花生装到篮子里,我会乖乖地拿着大小三个“半升子”跟在后面。一般先到三宏的代销店里,后到根宝等人家,三宏家每天都会有人打“保3字”,一到门口,三宏就会说,今天2桌,东桌每人1中升,1大升给“相斜头”的(方言,指不参与打牌而只是看别人打牌的人),西桌每人1小升。奶奶极麻利地量花生,刚读二年级的我则用尽所学,帮着算账,记得好像是1大升8分钱,1小升3分钱,1中升5分钱。量完花生,奶奶有时也会抓几粒花生奖励我。一篮花生在跑完几家后,也就篮底见空卖完了。

许多年过去,奶奶已经作古。但我至今仍觉得,奶奶的炒花生,是我吃过的最美味的零食。

4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