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石人
□邵国昱
从伊犁出发,翻越大坂,途经特克斯,再经停昭苏检查站、白马雕塑和游客服务中心,往往需要近4个小时,早已让你疲惫不堪,但别急,再继续前行20分钟,就到了号称新疆草原之迷的草原石人了。
昭苏县位于新疆西部边境的伊犁河谷,是伊犁天马的故乡。在县城以东5公里处,有块美丽神奇的巴勒克苏大草原,气候湿润,水草丰美,是理想的天然牧场,在这片草原上,却有如天外来客般矗立着14尊石人,他们大小不一、造型各异、面向东方,栉风沐雨守望着茫茫草原。人们在赞叹不已的同时不禁心生疑问:这些石人是谁,是谁所立,又为谁而立?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14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在中国北方和西域有一支力量正悄然强大,这就是突厥,他们以狼为图腾,生性好斗,却因人口稀少、部落零落不得不接受草原上另一支强大的柔染部落的统治,但突厥人不甘居于人下,公元552年,突厥举兵打败了柔染,建立了突厥汗国,并与西魏互为交好,进行贸易往来。而这些石人就是古突厥人留给大草原的宝贵遗产。
昭苏的草原石人最典型的要数小洪纳海石人了,他由花岗岩雕刻而成,石人高近两米,头戴帽子,拖着长辫,面部线条清晰,因历史原因嘴部略有残缺。石人双臂自然下垂,右手抬起,手执酒杯,左手下垂微上翘,手中执物因为岁月风雨的磨砺已经看不出来是什么了,其背后堆了许多石头。石人下面有几行模糊的纵排文字,估计是墓主的墓碑铭记。中外考古学者经过考证后,都认为这是一个西突厥王子的雕像。而古突厥人崇拜太阳,认为太阳是永恒不灭的化身,又认为自己是太阳的后羿,因而所立石人都面向东方而立。
而巴勒克苏大草原上,除了这一具是有脸有眼有鼻的雕像,其他的都只是一尊尊抽象的石柱,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历史上的突厥和亚洲北部的许多游牧民族一样,一开始都信仰萨满教,萨满教没有统一的宗教信仰和宗教规则,他们最崇拜的是大自然,相信天地万物都是有灵的;他们还认为人去世后把人形刻画在石头上,只要石人不倒,他的灵魂就不会消失,小洪纳海石人,就是萨满教的一种表现形式,他也是最早的草原石人之一,它反映了古突厥民族对英雄的崇拜,对祖先的崇拜。而到了十一世纪中后期,突厥经常被唐朝打败,在被迫兵败西迁的过程中,慢慢被新兴的阿拉伯帝国的伊斯兰教所吸引、接触、碰撞和融合,而伊斯兰教是不允许偶像崇拜的,也不允许这种把人形刻画在石头上,所以久而久之详细的刻画手法就被简单而抽象的石块所代替了。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每个石人周围都是用大小不一的石头堆成一个大圈,数也数不清。关于这些石头草原上有很多传说,较为典型的有两种:一种是当突厥人的首领死后,族人要在其墓前立石雕像,并以其在战场杀死过敌人的数量来堆放多少石头,用以铭记墓主人生前的显赫战功;另一种说法是突厥部落当时人口稀少,为添加人丁,壮大力量,只要部落出生一个男丁,就在去世首领雕像前添加一块石子,以此来预示部落的不断壮大。这两种说法,都包含了一个民族渴望富足强大的欲望,但方法途径却不同,一是消灭、弱化别人以展示自己强大,另一则是提升、强化自己以走向富强。就我本人而言,还是比较愿意相信后一种说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