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 月
□黄 为
时令的脚步总是匆匆,由不得任何人挽留,不经意间腊月又向我们款款走来。
腊月是一年之岁尾,冬季田事皆已告竣,人们卸下一身的疲惫,一天天计划盘算着,怀着愉悦而急切的心情加快了向春节迈进的步伐。人们要忙着对保佑、赐福于他们的神祗、祖先有个交待;要对一年来的往来账目有个结算;要对亲戚、邻友、同僚给以节日的慰问,以使今后能更好地相处。对一年来的家庭事、个人事都要加以总结,以使在新的一年里,个人更有进步,家业更加兴旺。
腊月,人们最早做的事情是腌制“咸货”,以备春节或来客时享用。不经意间,张家的屋檐下,已经挂上了几块刚刚腌制的咸肉;李家的屋檐下,已经挂上了几串还滴着卤汁的咸鱼;王家的屋檐下,也已经挂上了腌制等待风干的鸡鸭……那是一道道朴实无华且色彩斑斓的风景,辉映着农家的腊月,亮丽着腊月的农家!
走进腊月,嗅到的是年的味道,感受到的是节日的喜气。家乡的腊月年味十足,刚跨进腊月的门槛,腊八粥的香味就扑鼻而来。在白雪掩映的青砖绿瓦中,在松柏遮掩的农家小院里,米团、年糕、厨房里炒菜的香味,让人垂涎欲滴。从腊八开始,年的喜气就在身边蔓延开来,随处都感受得到,随时都触手可及。大人们开始谈论年的话题,为迎接新年的到来做着各种打算,盘算着怎样才能让这个年过得有滋有味,怎样才能让孩子过得更高兴。孩子们则为了怎样讨得大人的欢心,得到更多的新年礼物而煞费苦心。
腊月是一个香喷喷的月份,蒸煮烧烤、油炸煎炒……腊月的天空,炊烟袅袅,弥漫出一股越来越浓的香味,那是家家户户点燃年的韵味,升腾来年的守望与寄托,那袅袅的炊烟越来越迤逦。糯米团的香味,爆米花的香味,腊鱼腊肉的香味,炒瓜子、花生的香味……整个乡村被浓浓的香味熏染得芳香四溢。
腊月,自农历小年过后至大年初一之前,日子一天一个进程,每天都忙忙碌碌。整个腊月人们似乎都在忙,扫尘、请香、办年货、蒸米团、写春联,直到除夕夜,每一天的事儿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
进了腊月,大包小包办置年货的人多了,到了腊月二十左右,街上集上人声鼎沸、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南来北往的人们为置办过年的东西,呼朋唤友,结伴而行。一街两行铺面里都布满足量的供应春节的各种商品,琳琅满目的年货给街道穿上了年的新装。男人们买烟酒,购置年货礼品,步履匆匆,两脚生风;女人们选衣服挑鞋袜,风风火火,手提肩扛;孩子们买玩具、购花炮,乐得手舞足蹈。尤其是乡村的孩子们拽着大人的衣角夹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小脸冻得通红却依然开心快乐,此时能实现添置新衣服的愿望。街道上的喧闹声、叫嚷声、吆喝声、讨价还价声,还有那扩音器里的嘈杂声混杂在一起,组成一个声音的海洋;满街的中国红无不洋溢着年的气息,预示着老百姓的日子红红火火。
腊月,不停地召唤着回家匆匆的脚步。家里的父母每天不停地扳着指头,盘算着孩子们的归期。每天在村口又多了几双眺望的眼睛,那就是父母永远的等待、期盼、守望!
腊月的最后几天,外出打工的男男女女们都陆陆续续地回家,大包小包满载着一年艰辛的收获,踏上日夜思念的故土,于是,弥漫出更浓更亲的年味。“回家过年”,这是远离故土最真诚的愿望,出门在外的人们,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也在腊月里回家,祈福对亲人思念和牵挂。
腊月的日历一页页撕去,除夕的日子也就一天天的临近。此起彼伏的爆竹声,让银装素裹的乡村更加安宁祥和,大红的春联在瑞雪的映衬下红红火火格外醒目!
腊月里,乡村的炊烟,带着冬阳的问候在每一个村庄的上空盘旋着、缭绕着。农家把一年四季的企盼和期待都浓缩在这个月份。忙碌了一年四季的乡亲们,仍然在忙碌着。不同的是,乡亲们是在盘点岁月的给予和回报,在谋划来年的希冀与收获。他们忙碌着,把所有的辛苦和欢乐在乡村的腊月尽情地释放和挥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