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追
□邵国昱
新疆十八怪中有一怪:“鞭子底下谈恋爱”,指的就是哈萨克族人一种别有风趣的马上运动,也是哈萨克族姑娘和小伙子独特的恋爱方式。这就是“姑娘追”,哈萨克语称“克孜库瓦尔”。“克孜”即“姑娘”,“库瓦尔”是“追”的意思,哈萨克语习惯名词在前,动词在后。
关于“姑娘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从前有一位名叫卡勒恰哈德尔的首领,深受族人的拥护和爱戴,在与异族战争中失利,身负重伤,与族人走散,倒在戈壁滩上,奄奄一息。生命垂危之时天边飞来一只白色的天鹅,然后把他带到一个神奇的湖边,用自己的唾液和神奇的湖水给他疗伤,在疗伤过程中卡勒恰哈德尔与天鹅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伤好后,卡勒恰哈德尔要去找自己的族人,彼此在湖边伤感的告别,一步三回首,依依不舍。天神都被他们所打动,顷刻间,白天鹅变成一位美丽的少女,两人深深拥在了一起。结婚那天,俩人骑着两匹白色的骏马,在湖边飞来飞去,互相追逐。据说这就是“姑娘追”的由来。婚后他们生下一个男孩,取名哈萨克,意即“白天鹅”,也就是哈萨克人的祖先。
关于“姑娘追”,还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很早以前,有两个哈萨克部落的头人结成了亲家,在姑娘过门的那天,来接亲的人当中有个手快嘴快的少年,当着众人的面不住地称赞新郎是如何如何的优秀,就连马都是万里挑一的千里马,却不小心引起了新娘父亲的不满。为了让不知天高地厚的毛小子知道自己的宝马和宝贝女儿的精湛骑术,便说:“我女儿骑的马才是最好的马,不信可以比一比,如果你们的马能追上我女儿的马,今天姑娘就过门,否则就改日再说。”来接亲的新郎迎亲心切,二话不说就开始了比赛,俩人翻身上马,姑娘在前面策马奔跑,小伙子在后面紧紧追赶,却被姑娘拉开了一大截,新郎紧张得大汗漓漓。只因为新娘子对新郎早有好感,到了折回点的时候,故意放慢速度假装让小伙子追上,在返回的路上又让新郎跑在前面,自己在后面追赶,结果把“追姑娘”变成了“姑娘追”。新郎也知道了姑娘的精湛的骑术和善良的心肠,俩人最终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姑娘追”就此产生了。
“姑娘追” 一般在夏季绿草如毯、繁花似锦的大草原上举行,远近牧民都会骑马前来参观。比赛开始时,身着盛装的哈萨克青年男女骑马在一对对走向指定地点的行程上,这时,小伙子可以毫无顾忌地向姑娘倾吐心曲,甚至调情挑逗,姑娘就是羞到耳根发烧也不能动气,也只能低垂着头,保持沉默。而一旦到了折回点,勒转马头进入回程的那一瞬间,小伙子要立即扬鞭催马、拼命逃奔,温柔的姑娘倾刻间变成了个沙场女将,放马猛追,一靠近小伙子,就以胜利者的姿势在小伙子头上挥舞着马鞭。如果小伙子刚才言语轻佻,惹恼了姑娘,这时姑娘就会用鞭子狠狠地“报复”一番,劈里啪啦,直打得小伙子丢盔弃甲、抱头“马”窜,狼狈不堪,出一口怨气。当然,如果这姑娘对小伙子心中有意,自然会手下留情,只见皮鞭子老在空中转圈子,却总是落不到他的身上,或是轻轻落在小伙子的身上。此时围观的男女都笑得前仰后合,还呐喊助威,大叫:“打,打,打!”看的人真比追的人还要起劲。而那一边,心有所属的有情人早已双双并辔徐行,开始了他们的恋爱行程。这就是马上的民族、马上的运动和马上的恋爱。许多哈萨克族青年男女就是在这种嬉戏式的相互追逐和交流中萌发了爱情,并结为终身伴侣的。
现在,在援疆“牧民安居”政策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牧民选择了定居下来,哈萨克年青人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红黄相间的漂亮房子代替了哈萨克毡房,方便快捷的摩托车代替了骏马,就连表达爱慕的方式也变成了要么当面吐露心意,要么手机短信告白。现在的“姑娘追”多在喜庆节日中作为民俗风情活动的表演内容之一了,热情好客的哈萨克姑娘甚至会邀请远道而来的游客共同参加“姑娘追”。我想,在每个哈萨克人的血液里、梦里,对于自己所爱恋的人、所期望的爱情故事,应该都是要骑一骑骏马,跑一跑“姑娘追”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