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儿时的鞭炮

2017-01-20 10:09:12

□孙丽丽

“新年到,新年到,女戴花,男放炮。”在我们家乡有这样的民谚。在爆竹声中迎来了新的一年。

过去,每到过年,母亲会给我们一两块钱去买鞭炮,当时生活拮据,买挂鞭炮是很奢侈的事。哥哥不舍得成挂地放,只得拆开细水长流,一个一个地燃放。因为鞭炮少,玩时总想出花样儿,有时,把点燃的鞭炮扔到河边的冰上,看它能否炸裂冰块;有时,把鞭炮插到雪人后背上,看雪花四溅的情景。我们最爱到村头的小河边炸水,手捏鞭炮点燃,瞅准时机抛入河中,“嘟”的一声腾起一股水柱,也腾起一阵欢叫……那时鞭炮是有限的,可欢乐是无限的。

儿时拾炮带给我们不少乐趣。春节前后的几天,只要听到谁家有鞭炮声响,便跑过去拾没有爆炸的哑炮。那时小也不懂什么叫危险,鞭炮在树上响着,下面一群小孩在满地碎红纸里扒拉起哑炮来。哑炮已经没有捻子,不能燃放了,但我们有自己的玩法,把哑炮从中间掰开,露出黑色的药面儿,用火一点,刺啦啦一阵火光,引来阵阵尖叫声,我们都喜欢玩这种“刺花”游戏,看谁的花大。

现在家乡形容人急慌,常说,你看你慌得像拾小炮的一样。拾炮是件危险的事,有一次,哥哥拣到一个大鞭炮,放在棉袄口袋里,想不到那鞭炮竟不一会儿在口袋里炸响,把哥哥的棉袄口袋炸了一个洞,母亲惊恐连连,连说谢天谢地,没炸着孩子。从此母亲再也不让我们拾鞭炮,不听,就狠骂一顿,我们也就少了许多乐子。

记得有一年寒假里,哥哥到他同学家去玩,同学家是做鞭炮的,哥哥便找了两个不用的课本,做了几十个炮仗,并编起来,像盘小石磨。哥哥还跟同学学会了制作炮仗,做炮仗需要插捻儿、填充火药、封口三道工序。先在打成捆的炮筒有小眼儿的面,依次插入火药捻儿,再用钉子在两侧钉一下,将药捻儿固定住,防止漏风和松动。然后把炮筒倒过来,在有大眼儿的面粘上纸,用手压一下,再用筷子头依次捅破,露出炮筒的大眼儿,倒上火药装药敦实,最后用胶泥封口,扎实。炮仗做好以后,用药捻儿编起来。

那次,借哥哥的光,我们总算奢侈地过了一次放鞭炮的瘾。

我小时喜欢玩一种“提了筋儿”,它不是鞭炮,有半尺来长,燃烧后发出“兹兹”的耀眼的火花,一边跑一边甩,在空中画出无数“星星点灯”的图案。 还有一种“摔炮”很有趣,往地上猛地一摔,就会发出“啪”的一爆响。有调皮的小孩趁别人不注意,猛地摔在其脚下,突然造访的一声爆响,往往把人吓得一大跳!

古老的中国,对放鞭炮情有独钟,据说,很早的时候,老祖先放鞭炮,是为了吓跑“年”这种野兽。而眼下,很多城市为了让天更蓝、地更净、城更幽,都已禁放或少放烟花爆竹。可在我们农村,不仅在春节放鞭炮,婚丧嫁娶、生日满月、修房造屋、迁坟动土、金榜题名、开店庆典、买房购车、升官发财……都少不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似乎少了鞭炮便少了一种喜庆气氛。

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