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粥里人生

2017-03-10 06:17:48

□郭宏冰

人民医院的旁边是人民药房。

人民药房和人民医院中间夹着一条宽窄巷。

三伢就在宽窄巷最宽的地方摆了个小粥摊。一辆三轮车,一年四季驮着一架老式煤炉和一口大锅。大锅里是白白的糯米粥,浓稠适宜,入口绵软。

人民医院的医生护士,都喜欢喝三伢熬的粥。还有那些住院部的病人,住进来第一天就被好心的护工告知:“早饭呀,去三伢那买粥喝呀!保管你喝了第一次就想着第二次。”

护工里有个老王,现年60岁,在人民医院做了十年护工。这一次他护理的是个癌症病人,小伙子才33岁,肝癌,查出来已经是晚期了。医生对家属说:“住院也就是寻求个心理安慰吧。”

小伙子的爸妈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异了,他们各自又组织了新的家庭,也都有了各自的子女。小伙子被医生判了死刑后,父母双方都冷淡下来,请了老王后,他们几乎就不出现了。

老王的儿子定居在新疆,是一名石油工人。十年前,老王的妻子得了癌症去世后,他就在医院里留了下来。十年来他做护工攒下的钱,不仅还清了老伴生病时欠下的重债,还帮儿子在新疆买了一套房子。

这天早晨,他第二次来到三伢的粥摊前买粥。三伢接过他手中递过来的塑料盒,盒盖上已经被摔出了裂纹。“他今天又闹别扭了吧?”“嗯。”老王沉着脸答道。

三伢盛满了粥,又装了一小袋萝卜干。老王说:“楼上还有呢!”“别和那孩子生气,他这么年轻就——”三伢叹了口气说:“谁不想好好活着呀!”

老王知道三伢是想自己儿子了。他岔开话题道:“你腰疼好点了吗?”

三伢说:“好多了。忍忍都能过得去。”

老王拿着热腾腾的粥走了,出巷子前,他又回头看了看。三伢花白的头发在晨风中飞舞着,她的腰垮得更深了,她看老王回头看她,害羞地笑了笑。

出了巷子,老王忍不住抹了一把眼泪。十年前,老王在人民医院护理老伴时就认识了三伢,那时他总是早起到三伢这里买粥喝。渐渐熟悉了,便知道了三伢的一些经历。

三伢也是个苦命的女人。二十几岁时,老公就死了。守了20年寡好不容易把儿子拉扯大,谁知道儿子30岁的时候也得癌症死了。三伢差点哭瞎了双眼,后来她就在宽窄巷摆了个粥摊卖粥为生了。她经常说生病的人不容易,照顾病人的人更不容易。我卖粥也算是为他们做了点事情。

入秋后,风一天比一天吹得紧了。这天黄昏,已经几天没来买粥的老王突然出现了。他眼眶发青,头发凌乱,下巴上顶着锋利的白胡茬。三伢给他盛了一碗粥,他坐下来一口一口地吃,三伢一口一口地看。

两个人都静静地不说话。

粥吃完了,老王说:“三伢,这个活我不想干了。”

“怎么了?”三伢问道。

“那孩子每天疼得死去活来,他的父母又互相推脱,已经一个月没来看过他了。”

停顿了一下,老王说:“他们打算辞退我了,没有人愿意付工资。”

“你不管他了,他不是更没人管了吗?”三伢急了,接着说:“老王,你儿子是不是又管你要钱了?我这里有,你拿去先用吧。”说完,三伢就把裤兜里包钱的小手帕拿了出来。

老王拦住她说:“也不都是钱的问题。那孩子太可怜了,连个关心他的亲人也没有,每一天都在煎熬,我看着也难受。”

三伢捏着自己的方手帕不说话,老王静静地坐在那里也不说话。夕阳西下,他们仿佛是红晕的霞光里入定的僧人。

天色彻底暗了下来,老王的黑色呢绒大衣上洒满了细碎的月光。三伢借着月光掸了掸老王肩头的头皮屑,说:“去吧!再熬熬。”

老王没有回头,只是说:“三伢,你等我再赚些钱,我陪你一起卖粥。”

几个星期过去了,老王一直没有出现过。三伢知道,这时候正是那孩子难熬的当口。她最近总是想起自己的儿子,咽气之前,儿子歪着头看她,那眼睛里都是不舍和留恋。

又过了一些日子。有一天,经常来买粥的一个护工突然问三伢:“老王你认识不啦?”三伢点头。那个人叹了口气说:“老王真是个好人啊,好人怎么都不长寿呢!”

三伢盛粥的勺子一下子没握住,哐当一声掉在了地上。三伢感觉自己的声音抖得厉害。“老王怎么了?”三伢小心翼翼地问。

“死了!”那个人接着说:“昨天他照看的那个病人爬到十二楼的天台上准备自杀,结果被老王发现了。老王死死地拉住他不放,最后两个人一起掉下去了。”

“真是个傻子,一个要死的人,又不是自己的亲儿子,至于吗?”那个人拿着粥愤愤不平地走了。

三伢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哭,她的眼睛年轻时哭坏了,现在很难挤出眼泪了。她只是觉得这一天过得太漫长了,漫长得好像一辈子都过完了,这一天还没过去呢!

第二天破晓,淡青色的天空还镶着几颗稀落的残星。但是早起的病人,还有那些负责清扫卫生的阿姨在路过住院部大楼时,都发现了台阶前摆放的一只青花瓷碗,瓷碗里是冒着热气的香扑扑的糯米粥。

以后的每一天清晨,这只青花瓷碗都会准时准点出现在相同的地方。

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