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父亲
□顾国平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是一年清明节,我不禁思绪万千,更加怀念逝去的亲人,更加忆起父母艰辛而又不平凡的岁月,更加缅怀父辈沉稳的为人处世,更加砺志告诫自己……
往事又在这个特殊的时节中苏醒。弹指一挥间,父亲已离开人世间40年了,四十年前的坎坷历程、40年前父母含辛茹苦尝尽人间艰辛的记忆让我终生受益、终身难忘……
每当回忆往事,生活历程的花絮逐渐飘来,父亲的音容笑貌和伟岸、睿智的形象萦绕眼前,越发清晰。想起父亲为人处事的风范以及在关键时刻的决断力和心理忍耐力,更加令人钦佩、令人仰慕……每当我处在人生的危难关头和关键时刻,总有贵人相助,帮我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我深深感到是父亲在冥冥之中用他巨大的能量支撑着我、我的家庭、我的事业。吾辈的点滴进步、成长,无不是父亲积累的人脉的反哺和恩赐,吃水难忘父母恩。
黑暗的旧社会里,曾祖父和祖父辈们一生辛劳却始终一贫如洗,深深影响到父辈们一生,让人心酸不已。父亲短暂不凡人生的前30年恰逢好时代,党带领贫苦人民斗地主、分田地、解放全中国。家境贫穷、身份卑微、淳朴善良成为新的资本,贫苦大众赢来了执政的恩惠、当家做主的自豪。父亲当时风华正茂,意气风发,一路幸运,可惜好景不长……父亲怀着一颗狭隘的报恩心理,虔诚地忠于组织、顺从领导,愚忠地把组织、领导的要求当成圣旨和指南。尽管得势于一时,终究难以为继。因代替决策者、领导者受过,从而使自己误入另册,成为组织的弃儿、历史的牺牲者。父亲生命最后的20年,是他人生中最为残酷、最为折磨、最为苟且求生的岁月。20年尝尽世态炎凉,从一个家庭的支柱、组织的骨干跌入社会的最底层,当农民、开染坊、弹棉花,这些过去根本不会触及的行当,却要从头做起,付出了泪水、汗水和心血,承受社会对弃儿的冷落和羞辱。晧天在即,即将雨过天晴,得到政治平反能够再次做事做官时,父亲却因长期的精神压力以及为养育子女付出的超越生命极限的艰辛劳累,不幸患上不治之症,于1978年7月8日壮年辞世,丢下母亲和众多子女,永远离开了纷繁复杂的人间世界。
父亲生命的最后岁月,适逢极左者操弄政治,政治生态趋于正常,父亲心中无时不充满企盼,无时不对未来充满憧憬,无时不在规划着还能为社会、为组织做些什么,每天都盼着正义、公正、良知的到来,可惜病魔让他含恨含冤,难以瞑目的辞世。父亲过世后两件事让全家刻骨铭心:一是连最基本的安葬棺木都无法落实。昔日的同事重权掌握供应木材的审批,怜惜之心丧尽无贻,0.2M的松木即可解决逝者最后的尊严和生者最低微的愿望都难以如愿。还是尊敬的叔叔想尽办法来回百里异地购置0.25 M的腐朽木材简单地打点逝者入土。二是父亲病逝在医院,正值高温炎热的夏天,需借机动船送父亲遗体回家,远房亲戚竟以防止牲畜中暑损失为由拒载逝者回家,当事者先考虑重视牲畜的生命而不顾逝者尊严,竟丧尽天良说出这种让人失语、无颜的话语。逝者…您为什么如此凄凉?生者…你们妻儿母女为什么如此不幸?
对父亲的怀念和记忆,因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难以用语言详细表述。对父亲最好的怀念,是把父亲的精神光大,用父亲的教诲砺志,实现父亲未尽的遗愿。让后辈扬弃仇恨、铭记文化、以史砺志、不忘初心。
家庭的贫穷、身份的低贱不应成为晚辈成长的羁绊。今日追忆长辈,应该学习父母在无比艰辛的生活中仍坚持的乐观和操守。父母在连最基本生活都无法保障的时候,为子女的读书殚精竭虑,想尽办法求得入学资格、用超限的劳累提供教育生活之需,一个穷困潦倒的家庭同时有3人入读中学,在上世纪60年代可算是凤毛麟角。吾辈追忆长者,要以父亲的为人品行为明镜,尊敬领导、厚爱同事、关爱晚辈,心怀感恩、多行善举。对他人的求学、就医、灾害等困难,心怀恻隐、鼎力相助。
怀念父辈是要让父亲忠于事业、干事执着、做事虔诚的精神发扬光大,使之成为吾辈的不竭动力。信仰真理,崇天敬地,堂堂正正做人,实实在在做事,坚信人在做、天在看,苍天不负弱势者,只要脚踏实地、行善积德、追求上进,终究会有福荫,会得到苍天的恩赐……
让父母能够安息能够不留憾事的,是吾辈要以回报社会、回报桑梓、回报恩人为己任,用儒家思想、佛教戒律去塑造改造心灵,永远抛弃仇恨、永远铭记恩泽、永远感恩回馈,做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做一个不负众望的人。
40年的历程,四十年的风雨……40年让人难以忘怀,晚辈后代应永远记住父母、记住家族、记住故里、记住教诲、记住文化。遇到逆境坚定信念自强不息,身处顺境低调谨慎居安思危,做人做事不忘初心永不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