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悼念市楚水小学原校长袁荣斌

2017-03-31 09:40:44

        教师,是一个职业,是一种身份,更是一个个活着的人,生活在各种关系之中的人。他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们要“教书育人”;但同样,在“教师”之外,他们还是儿子/女儿,是丈夫/妻子,是父亲/母亲,他们在校园生活之外还有家庭生活、有休闲需求,他们有喜怒哀乐,有生老病痛,这样的生活内容才是教师生活的全部。

——摘自袁荣斌的读书笔记



□本报记者 张娈鸾

还有两个月就到了退二线的时间,是继续教书,还是安享晚年?

他,没来得及选择。

2017年3月20日凌晨,市楚水小学校长袁荣斌被推进了抢救室。当天是周一,他原本要将这一周的工作计划发给同事们,但他没等到那一刻,就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一张黑板、三尺讲台、一万个日子、几十万本作业、数不尽的心血……从教30多年,袁荣斌将自己的大半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无论是当初的基层教育工作者还是被人敬仰的名教师,袁荣斌始终都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实现着人生价值与理想。可如今,他再也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那是他这辈子最爱听的声音。

要让孩子们获得更好的教育

“专注做件事,至少对得起光阴岁月”,许多人跌跌撞撞、兜兜转转大半生才明白究竟想要什么,却奈何岁月已不饶人。袁荣斌在这方面应该是幸运的,他少年时代就已明了自己要做什么、喜欢做什么,并在之后的几十年里潜心钻研本业。无论是当初的憧憬新鲜还是后来的严谨踏实,教育的品质始终是他最注重的。

如今的楚水小学依旧充满着勃勃生机,“季羡林”路、齐贤楼、志仁楼……清晰的路标箭头、醒目的大楼名称、别具一格的教室名称,让整座校园都弥漫着国学的味道。多年的管理经验使袁荣斌深刻认识到特色文化的重要性,针对学校地处城郊接合部,留守儿童多,外来打工子女多,孩子的行为、情感价值观、文明素养等都有所缺失的现实,结合“教育孩子六年,想着孩子六十年”的办学目标,他提出了“国学树人,质量立校,文化建魂”的办学思想,促进国学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校园,使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下梳理儒雅大气之品、感恩孝敬之品、勤奋进取之品,用国学经典的“浓墨重彩”,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厚重而亮丽的生命底色。

近日,一篇《智慧课堂点亮教改,创新模式成就名校》的文章将楚水小学再次推入众人眼帘,许多人称该校的“313智慧课堂”是爱的教育、呵护的教育,却鲜有人知晓这创新的教学方式是袁荣斌总结几十年教学经验,一点一滴探索出来的。“313智慧课堂”体现为“三学”“一导”“三落实”,强调独立先学、小组互学、集体共学、教师导学,做到预习交流不少于全班1/3人数,教师讲授不多于课堂1/3时间,讨论训练不少于课堂1/3时间,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让课堂像磁铁一样吸引人人参与、个个思考。

如今,袁荣斌虽然走了,但楚水小学教师们依然将“313智慧课堂”作为首选的教学方式。一座座奖杯、一张张荣誉证书以及孩子们在课堂上轻松、兴奋的表情是对他在天之灵的最好慰藉。

像父母一样守望孩子们成长

海子在一首诗中写道:“村庄里住着母亲和儿子,儿子静静地长大,母亲静静地注视……”而这一直是袁荣斌期待的教育模样。当今社会,人们常常习惯站在教育者的立场去看教育,就像很多人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去看问题,最终只会被委屈、哀怨、愤怒、无力吞噬。于是袁荣斌在笔记本上写下“爱自己、爱同事、爱学生、爱学校、爱事业”15个字,告诫自己“只有让爱走在教育的前头,教育才能获得成功”。

2013年12月4日,全国多地拉响大雾和雾霾黄色预警,楚水小学也没有幸免,放学后的短短几分钟内,大雾笼罩,一片漆黑,市教育局紧急通知禁止学生出行。眼看大雾迟迟没有散去,学生们的恐慌、家长们的担忧油然而生,这时袁荣斌作出一个惊人的决定:自己带头开路,护送学生回家。

因为学校处于城乡接合部,不少学生家住农村,其中住得最远的学生距离学校有十几里,不少同事对此表示反对,有的担心袁校长在前面开路会出现危险,有的怕因此事担责任。这时,袁荣斌以性命作担保,坚持开路护送学生。就这样,袁荣斌带着校领导以及校车靠着马路中央的黄线缓缓前行,平时十分钟的路程足足花了1个多小时才到达,但当他将学生挨个送到在村头翘首以盼的父母跟前时,泪水和感谢的话此起彼伏。

在学生们的眼里,袁荣斌是一个极其低调的校长,不知多少次,在学校的操场上、餐厅里、小道上、栏杆旁,袁荣斌和学生们慢慢散着步,聊着饭菜是否可口、学习是否顺心、家庭是否有难处,然而这聊天绝非无意义,没多久学生就会发现他们闲聊的问题一一得到了解决。 “你要人如何待你,你就得如何待人。”正是因为袁荣斌有这份人文温暖,无数走出楚水小学的学子还是会常常看望他,就像回到老家看望自己的父亲一般熟悉、温暖,这也让袁荣斌身边的人渐渐理解,为什么这么多年他始终对教育保持着满腔热血的执着。

学生是支撑前进的最大动力

“袁校长你怎么还不去吃饭?”“手上还有一些工作,等我做完了就去吃。”在教师们的记忆中,这段对话不知重复过多少次,常年因工作废寝忘食让袁荣斌的身体每况愈下,多年来高血压、胃病缠身。为此,袁荣斌的家人总是对他抱怨:“你不是老说要爱自己吗,这么多年你什么时候爱惜过自己?”袁荣斌告诉他们,学校好、学生好就是爱自己的体现,就是做校长的一种价值体现。话虽简单,但其背后省略了无数的艰辛和常人难忍的委屈。

2016年2月,春节开学在即,袁荣斌早早地起床,第一个赶到学校,把办公室和会议室打扫得干干净净,为新学期的工作部署会做好准备。可一忙碌,袁荣斌的胃又开始疼了,他像往常一样吃了几粒胃药,继续工作。可会议结束后,袁荣斌的胃痛不仅没有缓解,反而越来严重,同事们都劝他早点去医院看一下,因为拗不过大家,他只好利用最后的几天假期前往南京老同学那检查身体,谁知竟被查出胃癌晚期。

手术、化疗接踵而至,高强度的治疗让袁荣斌一夜白了头,消瘦了不少,却丝毫没有减少学生、学校在他心中的分量。病床上,他坚持写工作计划、写学习心得,他把电话打到每一个班主任家里,询问学生们的学习情况以及当前的教学难题,并利用这个机会,在病房里为教师们开起了课,引来同室病友好奇的目光。

经过治疗,袁荣斌的身体有所康复,他立即提出出院回校,虽然医生、同事、家人都劝他好好休息,可他却说:“我离开学生,就觉得自己是废人,只有回到学校才能找到我的价值。”就这样,他又走上了三尺讲台。

2017年1月9日,放学后,学校领导班子成员齐聚会议室打算召开民主生活会,袁荣斌也参与其中,因为天色已晚加上天气寒冷,不少同事都劝袁荣斌早点回去休息,可他一再坚持留下来,并亲自主持。会议一开就是几个小时,家人不断打电话催促,可袁荣斌依旧不紧不慢,直到晚上7点多散会之后,才匆匆赶回家。谁知,这竟是他最后一次在学校主持会议。

“春节过后,袁校长去南京开始第七次化疗,没想到这个疗程还没有结束,我们就接到了他去世的噩耗。”提起袁荣斌的离去,楚水小学的教师职工们无不惋惜,他们告诫自己一定要像袁校长一样,怀着一颗坚定的心,付出自己百分之百的努力,与学生们共成长,将袁校长的教育理念继续传承下去。





6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