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静待花开》
■/燕归来
谢谢朱主任的这篇文章,感激不尽。于我于他人何尝不是?人之初,性本善,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完美独立的个体,坚信在这个孩子的内部已经具备“成为他自己”的所有要素,就像一颗麦粒具备了所有成为一头麦穗的要素一样,那么他就会完全安心的去做最简单的浇水锄草的工作,而不会精细地安排这粒种子何时发芽,何时开花,何时结果,更不用担心它会成为一棵杂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冰化三尺非一日之暖,都说孩子的教育无法重来,我们可以做得到而且必须做到的就是用我们的耐心尽全力去弥补我们之前犯的“错”。整个中国的教育体制就是这样,中国的教育就是把人最珍贵的大好年华付之毫无意义毫无发展价值的学习内容上,而从不舍得滕出一点时间去讨论和思考,记忆成了学习的唯一方法,高压成了教育的唯一手段。近年来抑郁而自尽的、年纪轻轻得恶性肿瘤的大有人在,这些似乎也只是人们一时饭后的闲聊话资,牵动着人们内心的也许就是那一小会,然后呢?涛声依旧,忘记回味。时间总是走得那么悄无声息,心灵的流水每天都在沉淀,努力将自己的心静下来,步伐慢下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管好自己的嘴巴,将美好的留给孩子,将不好的自己带走,面对太阳,笑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