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几种常见耳鼻喉科疾病的辨证防治(三)
■/程康明 夏永国
三、鼻腔出血,风邪化燥,热伤阳络
《灵枢·百病始生篇》载:“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河间六书·素问玄机原病式》说:“衄者阳热沸郁,干于足阳明而上,热甚则血妄行为衄也。”鼻为肺之外窍,春季阳热上升。故凡风邪上扰,化燥伤络或肝经火郁,胃热炽盛,均可循经上灼阳络,迫血妄行,而引发鼻衄。
笔者在临床中,根据鼻衄患者出现的全身症状,结合出血病灶的所在部位及其不同表现而综合分折处理。治疗方法是以全身辩证论治和局部治疗相结合。最常用的当以清热凉血止血为法。
方药:自拟鼻衄一号方加减。玄参、生地、桑白皮各15克;黄芩、当归、赤芍、丹皮、麦冬、藕节、炒山栀各10克;侧柏炭、白茅根各12克。
肺主气,以清肃下降为顺,方中主以桑白皮配黄芩、山栀清热泻肺;玄参、麦冬、当归、生地养阴润燥,清热止血;赤芍、丹皮凉血散血;白茅根味甘性寒,中空有节,最善透发脏腑郁热,治肺胃有热衄血。全方清中寓散,泄肺降气,养阴润燥,凉血以止血。
加减:1.肝经火郁,见阵发性大量出血,面红目赤,头昏烦躁,口苦,脉弦数者加龙胆草、牛夕。
2.胃热炽盛,见血涌如洪,口渴欲饮,牙龈红肿、热臭,舌红苔黄燥,脉洪大者,加生石膏30克、芦芽根60克(煎汤代水)。
3.气血两亏,见面色恍白,神疲乏力,鼻衄色淡稀薄者取归脾汤加减。
外治:鼻腔反复出血,利特氏区见小血管暴露者,可用烙治法。
预防:1.中老年患者首先要测血压,戒烦躁,控制情绪。
2.检测血常规,排除血液系统疾患。
3.忌烟酒、辛辣食物,避免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