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戴南:产业转型与全民创业精彩互动

2017-05-10 09:02:42

本报讯(特约记者 袁开建 通讯员 王玉琴 宋桂林)日前在杭州举办的中国美术学院软装设计研究班上,一位戴着眼镜的小伙子走上讲台,向来自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和中国的90名学员讲述自己的创业故事,畅谈此次学习的体会。

今年36岁的陈红兵,是戴南镇“小陈故事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2009年,他组建创意设计、工匠制作和电商营销团队,先后开发80多种不锈钢工艺品,170多家网店和300多家实体店销售他们的产品。目前,陈红兵正在致力打造一个全新的“创客+工匠+电商”的跨界经营模式。为此,他自费到杭州参加此次研究班,聆听日本、法国和我国的顶级教授精彩讲课,为新项目推进寻求“智力支持”。这是中国不锈钢名镇戴南产业转型与全民创业的一个“微镜头”。

戴南镇党委、政府在制定产业转型三年行动计划时,把拓展“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载体列入其中。建成6.8万平方米大学生创业园标准厂房,制定进园的优惠政策。设立2000万元的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助推企业科技创新、转型升级。由镇团委牵头设立《创客论坛》,聘请12名企业界成功人士担任“创业导师”。去年以来已开展4次活动,成为全镇青年人的“创业俱乐部”。

戴南镇鼓励农村党员干部带头创业,加快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步伐。市委常委、市政协主席、戴南镇党委主要负责人沙顺喜专题召开年轻干部座谈会,希望他们“扎根在招商引资第一线,扎根在城市建设主战场,扎根在全民创业大舞台”。大学生村官、黄戴村党支部副书记滕培华2011年流转土地150亩,办起滕园葡萄合作社种植“夏黑”“玫瑰香”等品种葡萄,在葡萄架下套种香葱,还利用掐下的“葡萄头”养了30多只山羊,每亩纯收入7000多元,帮助40多名农民在家门口找到“新饭碗”。如今,他又流转170亩田种植生态水稻,不打任何农药,尽管亩产只有350公斤,但每公斤大米却卖到36元,比传统种植收入“翻一番还转了个弯”。他被省委农工办、团省委等单位评为全省“最美新型青年农民”。

戴南镇“创客”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进军新型产业领域。原先从事不锈钢制品生产经营的戴泽村沐宏斌,前后花数十万元购买3架动力三角翼滑翔机,流转千垛景区约50亩的土地,开拓空中看菜花的特色旅游项目。今年3月下旬到4月上中旬日均飞行近200架次。

4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