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读《气定神闲》

2017-05-12 08:39:41

■/敏  之

拜读了朱杰主任的大作《气定神闲》,很有收获。他说人之生病,无非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患者要信任医生,积极配合,自然药到病除。力戒贪、嗔、痴,做到气定神闲,是养生理念,也是人生境界。

朱主任是儿科专家,孩子小毛小病的经常去烦他,我有个头疼脑热的也是去找他,我就是个“大小孩”嘛,心智尚不成熟。朱主任用药精到,有理有节,自是药到病除。问诊聊天,有时寥寥数语拨云见日,又让我有意外收获。不仅是妙手仁心的医生,更是启智解惑的人生导师。

但我今天要跟朱主任唱唱反调,站在广大民众的角度谈谈“气定神闲”这件事儿。

我的一位朋友患有慢性肠炎,做了胃肠镜,吃了中西药,迁延多年,一直未能痊愈。前几日去上海就诊,看准了专家的就诊时间,提前一天去,早上4点多起来排号,没排到!幸好(幸还是不幸这是个问题)有“号贩子”,高价买了一张。再排队,临到中午总算看上了。进去5分钟出来了,朋友委屈得跟什么似的,一直嘟嚷着“他都没摸我肚子”。专家一早上看60多个病人,你能说他不敬业吗?病人这么一通折腾,你让他如何气定神闲?

社会进步,人们素质提高,对医疗卫生的服务需求也越来越高,当从正规的医疗机构得不到回应,“百度看病”也就畸形出现了。

这么看来“气定神闲”,不仅需要患者自身的修炼,更需要政府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增加优质卫生资源,需要医院切实承担起预防、保健、治疗、宣教的职责,需要每一个医务工作者更细心、更耐心、更专业。

2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