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解读《中医药法》十大亮点(下)

2017-05-12 08:40:16

■/刘志平

六是鼓励中医药创新与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方面,“国家鼓励中医西医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执业范围方面,“经考试取得医师资格的中医医师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培训、考核合格后,可以在执业活动中采用与其专业相关的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在医疗活动中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的,应当有利于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

七是提出建立中医药的医疗教育科研体系。 医疗体系提出“国家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合理规划和配置中医药服务资源,为公民获得中医药服务提供保障”,“国家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医疗机构。社会力量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在准入、执业、基本医疗保险、科研教学、医务人员职称评定等方面享有与政府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同等的权利”等。教育体系提出“国家发展中医药教育,建立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规模适宜、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教育体系,培养中医药人才”等。科研体系提出“国家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科学技术创新体系、评价体系和管理体制,推动中医药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等。

八是放宽市场准入,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诊所备案方面,“举办中医诊所的,将诊所的名称、地址、诊疗范围、人员配备情况等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备案后即可开展执业活动”。人员考核方面,“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或者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人员,由至少两名中医医师推荐,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组织实践技能和效果考核合格后,即可取得中医医师资格”。新药研发方面,“生产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制剂,在申请药品批准文号时,可以仅提供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资料”等。

九是发展中药产业,强化中药质量管理。建立标准方面,提出“国家制定中药材种植养殖、采集、贮存和初加工的技术规范、标准,加强对中药材生产流通全过程的质量监督管理,保障中药材质量安全”。质量监测方面,“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组织并加强对中药材质量的监测,定期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追溯体系方面,“国家鼓励发展中药材现代流通体系,提高中药材包装、仓储等技术水平,建立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等。

十是推动标准体系建设,促进国际传播。标准体系方面,提出“国家加强中医药标准体系建设,根据中医药特点对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制定标准并及时修订”。国际标准方面,“国家推动建立中医药国际标准体系”。国际传播方面,“国家支持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医药的国际传播和应用”。

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