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项措施助推城市交通管理
本报讯(通讯员 戚兴杰)连日来,市公安局交警大队认真贯彻“城市治堵”要求,全面打响交通秩序整治攻坚战,对城区交通乱象、静态交通问题开展轮番整治。特别是4月份以来,整治效果立竿见影,城区一些商业繁华路段、灯控路口的机非不分、闯红灯现象明显减少。笔者通过实地探访,查看交警部门在城市治堵治乱工作中采取了哪些措施。
“移车呼叫系统”满足移车需要
相信不少市民都有过车被堵住然后拨打“110”或“114”求助的经历。事实上,这几年城区机动车数量突飞猛进,而公共停车设施数量有限,停车矛盾日益突出,不少车主因为找不到车位而乱停乱放,导致门被堵、路被堵、车被堵,市民移车求助的需求不断上升。
过去,移车求助服务一直由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和交警部门承担,日均移车求助类警情在100起左右,节假日则将近500起,大量的移车求助警情不仅占用了110报警紧急救助渠道,也给值班民警或接警员增添了额外的工作量。根据我市的情况,今年,市交警大队借鉴外地模式,争取资金安装了移车呼叫系统,目前已在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正式启用。该系统的最大特点就是“自动化”功能,市民拨打“110”移车求助时,接警员只要输入车牌号,系统就会自动拨打车主电话、联系对方移车,它让移车更加简单、方便、快捷,同时也释放了警力。
红绿灯“倒9秒”
“9、8、7、6……”最近一段时间,相信不少机动车驾驶员惊奇地发现主城区的红绿灯计时方式和过去不同了,过去红绿灯跳转时即开始读秒,而现在红绿灯跳转前还剩9秒时,倒时计时器才开始读秒。刚开始的时候,不少市民直呼“不太习惯”,甚至有网友调侃交警部门是“瞎折腾”。但是,笔者最近通过街头随警采访发现,很多驾驶员开始认可“倒9秒”措施。“这样开车能提醒自己到了路口要注意减速慢行,开车心中会更加有数。”一位私家车司机说。
4月份,交警部门在城区推出了“倒9秒”计时措施,并在长安路率先试点,目前城区已有12处路口实现了“倒9秒”功能,旨在提醒机动车驾驶人过路口减速慢行,提高安全意识,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发生。下一步,交警部门将在城区其他路段和农村公路推广“倒9秒”措施。
完成信号灯升级改造工程
为切实提升智能交通信号灯的交通调节功能,今年,交警部门借助泰州市委全会召开和城区主干道“白改黑”契机,全面启动了城区交通信号灯升级改造工程。目前,长安路全线信号灯控制升级改造工程已全部完成,灯控路口已经实现联网协调控制,长安路全线“绿波带”智能控制。同时,交警部门的交通指挥中心依托“倒9秒”手段,根据路口高峰和平峰的交通流量,对城区部分道路的信号灯配时进行合理优化,缩短路口等待时间,提高道路整段的通行能力和通行效率。
此外,还计划在城区选择2处合适路段作为信号控制自适应系统试点。据了解,这套系统能够自动监测并采集路口交通流量、拥堵状况等数据信息,并自动调配路口信号灯配时,提高路口过车效率,从而达到缓解拥堵的目的。
“三项排查”出新交通设施
在去年年底交警部门开展城区交通标志标线整改规范的基础上,今年,根据泰州市委全会线路交通工作要求,结合上级公安机关部署开展的道路交通标志标线、交通信号灯和交通技术监控设备“三项排查”工作,今年以来,交警部门组织专业力量对城区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点、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和电子监控等基础设施缺失、不清晰,设置不合理、不规范、不协调、不连续等问题开展排查整改,并协调施工方加快施工进度,目前已出新各类交通标志62块,有力提升了道路交通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管理水平。
推进停车收费工作
为了缓解城区停车供需矛盾,规范停车秩序,根据市政府部署要求,今年,交警部门联合住建、城管部门积极调研城市停车收费工作,出台方案,加强宣传,并赴泰州、姜堰等地考察学习经验做法,拟在城区划定部分区域,启用临时停车收费规定,执行“路面高于地下、中心区域高于周边道路”的差别化收费标准。目前,市物价部门已出台停车收费意见稿,该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
机关警力参加晚高峰执勤
针对城区警力不足、管理工作点多线长的现状,城区大整治期间,交警部门专门抽调机关部门警力,参加每天一个小时的晚高峰执勤工作。
他们通过对城区流量较大、人流相对集中的路段和易产生交通拥堵的点段开展排查梳理,按照一个路口两名民警的配备标准,抽调机关民警参加城区长安路花园路口、英武路东方商厦、板桥路路口等4个路口的晚高峰执勤,具体时间为每天的17时20分至18时20分。城区民警利用高峰时段开展路口秩序整治,机关民警则参加定点执勤,引导车辆各行其道,劝纠交通违法行为。为确保履职管事,交警部门每天对机关警力到位、履职情况督查通报,确保在岗必履职、上路必管事。
交警部门提醒,“史上最严记分规定”现已执行,城区路口也开始抓拍开车不系安全带、接听电话、抽烟等交通违法行为,请广大机动车驾驶人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做文明人、行文明路、开文明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