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车前草

2017-05-26 10:09:22

■/敏  之

19世纪,西学东渐,西医通过多种渠道传入中国。在此之前的漫长岁月里,国人预防治疗疾病皆有赖于中医药,因植物药占中药的大多数,所以中药也称中草药。从神农尝百草到药王孙思邈,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到近代的《本草汇纂》《本草思辨录》,国人对中草药的探索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挖掘整理出12000种药用植物,其中常用的有5000余种。这些植物不仅存在于典籍中、药方上,也有些就生长在我们身边。让我们一起来寻找发现路边的中草药。

当我萌生写作《路边的中草药》系列时,我的脑海里第一个浮现出的就是车前草。纸质椭圆形的叶子在基部排列成莲座状,叶丛中长出三四茎鼠尾样的花穗,花青色,小而密,结子赤黑色。

《诗经》中曾经吟唱过它,“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春日里,妇姑相唤一起去采车前草,一边采一边唱着歌“采啊采,采啊采,一片一片摘下来,一把一把捋下来,提起衣襟兜起来,掖起衣襟兜回来。”在不断重复的节奏感中,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的变化,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

芣苢就是车前草,相传汉朝有位将军被敌人围困在山谷中,天气酷热,断粮缺水,人与马都腹胀如鼓,小便如血,滴沥不尽,眼看快要撑不下去了。有一天,马夫突然发现马不尿血了,仔细观察发现马总是嚼食一种牛耳形的野草,聪明的马夫猜想此草定能治病,就拔了几棵吃了,果然病情减轻。马夫把这一发现禀报将军,将军问到哪里采摘这种野草,马夫随手一指:“车前就有。”将军于是让人、马皆食此草,几天后病症都消失了。将军惊叹车前之草的帮助,从此把此草叫作车前草。《本草纲目》记载,车前味甘性寒、无毒,清热利湿、祛痰明目,主治血淋、热淋、尿血、小便不通、鼻血不止、容易小产、湿气腰痛、喉痹、两眼红痛、目翳初起等等。

车前草不仅是药物,还是食物。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朱橚所著《救荒本草》中记载了荒年食用车前草救饥的方法:“采嫩苗叶煠熟(煠:一种烹调方法,把食物放在煮沸的油或水里弄熟),水浸去涎沫,淘净,油盐调食。”后世的吃货又加以发挥,用各种酱料凉拌、素炒或者做汤,车前草煲猪小肚是粤菜有名的药膳。

车前草耐旱、耐贫瘠,遍生于道边路旁,不畏人马踩踏。城市中裸露的泥土很少,它就从墙角、砖缝、水泥裂隙中探出头来,有点泥土就生长,给点阳光就灿烂。

安贫瘠而自生,有大功而不骄。车前,真君子也!

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