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粒种子都有发芽的土壤
□白俊华
1990年7月,我满怀信心参加高考,结果发挥失常,最终以三分之差名落孙山。
那段时间,我的心情低落到极点。为了排遣胸中的苦闷,我每天都顶着炎炎烈日,跟着母亲深入田间,拼命地干活,即使累得筋疲力尽,也不休息。当时,我只想用这种近乎自虐的方式,把脑子里的胡思乱想压制住,避免暴发出愚蠢的行为。
我的表现,母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没有什么文化、不善言谈的母亲,运用各种方法,试图让我走出阴霾,但收效甚微。
一天上午,我又跟着母亲到田里侍弄庄稼。来到田边,母亲指着地里的玉米和不远处山坡上的松树,对不言不语的我说,这块地土质好,很适合种玉米,那片山坡土薄,存不住水,很适合像松树这样抗干旱的植物生长。人呀,和植物是一样的,这块地不能让你生长,挪一个位置,也许就能找到自己扎根的土壤。
万万没有想到,一直生活在乡下、没有见过世面的母亲,居然能说出这样有哲理的话。当时,望着母亲满脸的皱纹和慈爱的目光,我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经过深思熟虑,我放弃了亲朋好友和师长同学劝我复读的好意,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参军。
在我正式提出当兵想法的那天夜里,父母低低的争吵声,伴着清凉的秋风,不时传入我的耳朵。我想了很多很多,尽管劳累了一天,可还是难以入梦。窗外,默默地流着如水的月光,稀稀的几颗星星,眨着温柔的眼睛,仿佛对我说着什么。
第二天晨起,我发现,母亲的眼睛红红的。父亲把我叫到跟前,说:“你想去当兵,家里人都支持,不会拖你的后腿,就是希望你到部队后好好干,争取干出个样子来。”我默默地点点头。此时,站在父亲身后的母亲,眼里闪动着泪花。
也许是命运的安排,一切都是那么顺利,当崭新的军装穿到身上的时候,我好像还走在如醉如痴的梦中。当知道梦想成真,从不轻易流泪的我,跑到屋后偷偷地哭了。
就这样,1990年12月,我走进了军营,成为武警部队一名普普通通的士兵。
入伍后,我牢记亲人的嘱托,特别是把母亲当时对我说过的话,当作前进的动力,时时鞭策自己,刻苦训练,积极工作,因为表现突出,新兵连结业时受到连队嘉奖,并被选举为团支部组织委员。1991年10月,入伍不到一年,就在同年兵中脱颖而出,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后来,又经过不懈努力,考入了军校,成长为一名军官,直到现在,还坚守在军营,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
当兵这么多年,我先后7次荣立三等功,多次受到各级表彰奖励,并被评为全军优秀参谋人才。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有组织培养的结果,又有自己努力的成分,更有母亲给予的恩泽。
现在回想起来,高考落榜时母亲对我说过的话,真的是至理名言。每一个人都是一粒种子,能不能发芽、成长、结果,完全取决于脚下的土壤。当一片土地不能赐予我们茁壮的环境,不妨换一种思维方式,走出去,寻找另一片天地。世界很大,总有一席之地,让我们在经历风雨中逐渐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