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画家潘高鹏与他的“木匠世家”印

2017-06-08 08:39:57

■/杏  仁

近日,由江苏省中国画学会、中共兴化市委宣传部主办的“情系故土——兴化五子书画展”在郑板桥纪念馆开幕。参展的潘高鹏、赵钲、韩显红、冯震和顾光明都是兴化籍书画名家。展览以外的互动,是浓浓乡情的延伸。我看到了南京图书馆党委书记韩显红先生为“仲家村”书写的村名,一口气用不同书体写了三幅,让戴从彪先生喜不自禁。我还欣赏到了潘高鹏为他的戴南中学老同学潘高珍学妹创作的书法作品《暮江吟》。

潘高鹏先生开黄绿山水一派,创“中国绘画新境界”,有“当代范宽”之誉。2011年秋,由我的老师、行草书家黄禹春策划建立的潘高鹏艺术馆在戴南开馆,我参加了当天的开馆仪式,领略到潘高鹏巨幅山水的迷人风采。画上的题字是画的有机部分,结体拙朴灵动,点画如山石、古木,如飞瀑、游云,题款的内容丰富,如:“人间世事如云烟,唯有青山似旧时” “以我家之法写我家山水,气势光色,焦点散点,具象抽象,古典现代,古今中外为我所用”“艺术创作遵循自觉的创新意识,辩证的传承主张,高尚的人文精神,激情的写意情怀……”以诗性含蓄或直白简练的语言,记下创作的体会,人生的感悟。市书法院院长谢佳银先生对潘高鹏题画的字十分赞叹,称他书画兼擅,德艺双馨,继承传统,机杼自出。潘高鹏的画流传甚广,但书法作品难得一见。这件用心创作的《暮江吟》就显得尤为珍贵。

潘高珍先生说起老同学潘高鹏一脸的自豪。学生时代的潘高鹏就显示出非凡的艺术天赋,那时物质匮乏,每天早晨从赵家村走读上学,拎一饭盒,开水一泡当中饭,艰苦的生活倒是能磨练出坚韧的意志品格。另一位同学许南康(字炳炎)也有艺术细胞,比较潘高鹏的姓名印与许南康当年刻的“潘高珍”印,风格竟有一丝相似呢。果然不负众望,潘高鹏成了《新华日报》社的大编辑、大记者、国内顶级山水画家。潘高鹏率真淳厚,不喜张扬,他的夫人、南艺同窗尹其云,同样为人低调,朴实平易。尹其云擅长花鸟、动物、少儿题材,是原江苏少儿出版社副审编、江苏省轻工业厅副处长。在石头城的画室“濡墨斋”中,伉俪二人澄怀观道、相濡以“墨”,携手共度艺术人生,成为同学们羡慕、老师们称道的神仙伴侣。2013年,戴南中学首届(1959届)毕业生重回母校,潘高鹏现场写下“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八个大字,大家一一签名留念,同学情、师生情,纯洁美好,历久弥新,这一凝聚着深情厚谊的珍贵礼物已为母校校史馆永久收藏。

潘高鹏在戴南的田野里拍过一幅照片,背景是家乡最普通、最寻常的油菜花和秸秆堆。我想,他对菜花和秸秆的爱恋,当执着如梵高之于向日葵。在画展、画册中,他多次使用这幅照片。尽管家乡没有山,他的山水创作中,家乡菜花和秸秆的金黄一定会流光溢彩在他的心间、他的腕底。

作品《暮江吟》钤印三方,除姓名印而外,还有引首章“得自在禅”、押角印“木匠世家”。“木匠世家”大概也是画家的心中的一个情结,这方印尤其引起我的强烈兴趣。印风是写意一路,方寸之地,尽显云卷千峰的苍茫气象。我小时候常常听父母讲,村里最聪明的人是木匠。我们戴南北朱村里的木匠又个个能木瓦两作。后来当我听说我院针灸科的名医石育才主任读大学前也干过木匠、并见到他亲手制作的实木桌椅时,我就更加深信不疑,只有资质出色的人才能胜任木工活,而木工活的修炼又能让人更加卓越。

古今中外有过许多鼎鼎大名的“木匠”。耶稣跟随父亲做过木工活,不信请看巴黎卢浮宫藏有拉图尔的油画《基督在木匠的作坊里》;俄罗斯现任总统普京曾是建筑队的一员,持四级“木匠证”;中国的木匠祖师爷鲁班自不必说;诸葛亮也是行家里手,《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唐代的木匠杨潜被赞誉为“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柳宗元《梓人传》);明朝天启皇帝朱由校是木匠皇帝;齐白石长年做木匠,右胳膊比左胳膊粗,力量特别大,刻印时单刀侧锋直冲,霹霹剥剥,呼呼生风。据说,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李先念、李瑞环也都通晓木工活呢。

画家需要工匠精神,各行各业莫不如此。新近评选出的首届“兴化工匠”中也不乏医务工作者的身影。大国工匠铸就中国梦。

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和付出,才能步入上工、大匠之门。

2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