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老人要适当 自我加压

2017-06-08 08:41:10

■/王冬云

职场上,大家总是用“压力就是动力”来勉励自己。其实,退了休以后,老人在生活中最好也给自己找一点压力,才能保持健康。

老人行为研究学者乌苏拉·施陶丁格接受德国《时代周刊》专访时表示,很多老人在退休的最初阶段确实得到了充分休息。但过了一段时间后,老人们开始发现生活并不像自己想的那么容易:生活中不再出现“待办事项”,每天也没有时间规划,失去了很多社交生活。因此,在对退休老人的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对自己生活的满意程度随着退休时间的延长而递减。

毫无压力的生活随之带来的就是一些不愉快的经历。据施陶丁格的调查显示,有20%至25%的退休老人与自己伴侣经常吵架,造成生活烦恼。研究显示,这是因为老人的身体尽管处于退休的状态,但他们的神经系统还没有“退休”。而且,老人们对此都毫无知觉,兴奋的神经引起的各种问题都是“下意识”的。

而那些在退休后,还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在社会上发挥余热的老人,特别是从事脑力工作的老人,比如学者、企业管理人员,很少在家庭中产生生活摩擦。因此,施陶丁格建议老人们,即便退休了,也要给自己的精神世界找点“压力”,或是继续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或者根据自身情况为自己找到有一定难度的新目标,比如学会一项新的技能、从事志愿者服务等工作,为自己尚未退休的神经找到新的任务。

提倡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但要避免:一是不服老,盲目锻炼,或者每天忙于聚会、旅游、打牌、下棋……不管实际情况,疲于应付,导致心脑“意外”之事发生。二是多管闲事,儿孙辈的不少事情本可不管,而他却偏要去管,又管不服,结果就生气动怒,大伤身体。要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的晚年,运动、做事要从实际出发,适可而止,别盲干、猛干。

还要正确看待疾病,给心理减负。目前我国冠心病、三高、糖尿病等老年常见病高发,给老人精神带来沉重的负担。有些患上肿瘤等疾病的老人更是整日悲叹,晚年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老人要学会调整身心,面对疾病的到来,既不紧张,也不大意,心定如常,积极治疗。有病治病,无病的时候也要预防,在进入晚年后就有意识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作息规律,饮食上多吃蔬菜,少吃油腻、腌制品,不盲目进补,做个“零负担”老人。

1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