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难忘高考

2017-06-09 08:34:06

□莫其康

高考对于一个人而言是一段重要的经历,而对于“老三届”学生来说更是一段抹不掉的珍贵记忆。1966年,我正在兴化中学读高二,下半年即开始停课闹革命,由于家境困难,不得不退学打工谋生。

随着文化大革命结束,关闭已久的高考之门再次打开。1977年10月下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传来12月初恢复高考的喜讯,举国上下为之欢腾,我禁不住怦然心动。是否报考,仍存顾虑。那时我刚从陶庄供销社调到县百货公司工作,初到新单位就报名高考,怕单位领导有看法,加上功课多年荒疏,备考时间又短,心里没有底,遂放弃了这次难得的机会。随着1977年冬季高考录取结果的揭晓,我认识的许多考生陆续收到了录取通知书,一下子激发了我来年必考的信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1978年4月6日,《人民日报》报道,教育部决定当年高考在上一年各省命题的基础上,由全国统一命题,夏季再次招生。获悉后犹如久旱逢甘雨,备受鼓舞。5月,我按照招生简章的要求,到工作单位开具介绍信立即报了名,领取准考证后,根据教育部编写的《一九七八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复习大纲》,投入到紧张、忙碌、有序的复习备考之中。

我报考的是文科,开考的五门科目是政治、语文、历史、地理、数学。语文自恃基础尚好,不需多花时间;数学多年不碰,荒疏较多,短时间内又难以提高,不太重视。我将政治、历史、地理三门课程列为复习重点。按照《复习大纲》逐章逐节逐题地做答案,记笔记,重点题目反复记诵,着重理解记忆。一个29岁的单身汉,白天上班,晚上在家挑灯夜战,仲夏时节天气热,蚊虫多,有时蚊子叮在身上也浑然不知,其痴迷及辛苦状唯有自知。有时遇到疑难问题就到母校政史地教师办公室请教张学明及其他老师,恩师们的悉心指导使我获益匪浅。在那短短两个月的备考时间里,让我这个怀揣梦想的大龄青年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的夜晚。

1978年7月20-22日,是我们考试的日子,全国600多万来自不同行业的年轻人走进考场,其中有些人已经结婚生子,年龄最小的只有十几岁,最大的30岁,一起经历了这辈子难忘的三天。由于这次备考勤奋,加之方法得当,主要科目考试结束后自我感觉良好。八月份天天盼着发榜,一天下午,我的一位邻居从城里下班回家,兴冲冲地赶来告诉我,说我中了第一名,榜单在县图书馆对面的墙上贴着呢,我将信将疑,连忙赶去观看,果不其然,公布榜上的第一个名字正是我,看后喜不自胜。经到县招生办查询,考试总分为390分,比重点大学文科录取分数线340分高出50分。招生办陈英老师建议我报考南京师范学院,录取把握性大。由于被胜利冲昏头脑,没有认清自己是大龄考生的劣势,填报志愿好高骛远,重点院校第一志愿填报的是南京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一般院校第一志愿填报的是上海海运学院财会专业(在江苏只招收5名),结果都没有被录取。虽然后期被补录到扬州师范学院高邮专科班,但并不如意,上了20天后就申请退学,获批后仍回县百货公司上班。著名作家柳青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高考志愿的一次选填不慎,真是刻骨铭心,后悔终身啊!

今年是高考制度恢复40周年,当下又是一年高考季,衷心祝愿莘莘学子们考出理想的成绩,录取到心仪的高校。

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