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拉 纤

2017-06-09 08:35:24

□陈明干

行船,靠篙子撑。但遇到路途远、载物重的情况,还需要拉纤。

拉纤少不了纤绳和纤板。纤绳一般为塑料绳,筷子粗,30米长;纤板为厚竹片, 2尺长,一指宽。纤板两端扎个小孔,将纤绳一端呈“丫”字形扣在纤板上。人在拉纤时,纤绳的一端系在船梁上,纤板架在人的肩上。拉纤需要用力,宽厚的纤板搭在肩膀上,避免了因用力而带来的疼痛。

六月里农事最多,割麦、脱粒、耕田、上水、栽秧……农活忙而累人。其间还有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送公粮,即将扬净晒干的小麦送往十里外的公社粮管所。哪个生产队公粮任务完成快,公社党委书记当晚就在小广播里表扬;完成进度慢,全公社大会上要点名批评。谁不想当先进呢?早上4点多钟,满载小麦的农船便离岸出发了。先是撑船,约摸半个小时后,麦船拐进了兴盐界河——这是一条又宽又长的两县交界河。河北边的圩堤,又高又宽。麦船停在河北岸,拉纤的人手拿纤板,沿着河坎爬到了堤上。然后,一边放纤绳,一边快步向前走。留在船上的那位,早将纤绳的一端系在了船梁的竹篙上。拉纤的,低着头、弓着身,背着纤板在岸上走;站在船艄的,奋力点着手中的竹篙,掌握着麦船行进的方向。长长的纤绳被拉成了一条线,很快,船头两边泛起了一阵阵的波浪,超越了那些用篙撑的、摇着橹的一条条麦船……

秋天到大纵湖罱渣也须拉纤。大纵湖离我们这儿有20多里水路。那沉积在湖底的草渣是种田的上好肥料,无论是大集体时期的生产队,还是分田到户后刚开始的那几年,每当水稻秧苗栽插结束,乡民总会冒着酷暑,撑着农船去往大纵湖罱渣。因为路途远,装满湖渣的农船又实沉,所以,一进入中堡镇夏庄村的大河里,除了竹篙撑的、摇着橹的或是挂着白帆的来来往往的农船,更多的,则是船梁上竖着竹篙、系着纤绳、在河岸上拉纤的渣船。

拉纤的时候,最怕遇到河边的树或河面上的桥。遇到树时,要么是船上的人将插在船梁上的竹篙高高举起,以便纤绳越过树顶;要么从船梁上解下纤绳,待船行过树木后再将纤绳系在竹篙上。若碰到河面上的小桥,拉纤人会手握纤板,从桥面的一侧向下用力甩过,凭借纤板运动的惯性和控制手中纤绳的长度,纤板又会从桥下的另一侧跃上桥面……“甩纤板”是拉纤人的绝活。

我高中毕业那年,村里的土窑缺了柴火,村里组织几条大船到缸顾乡装柴草。缸顾乡地势低洼,一望无际的湖荡里尽是自然生长的篙草和芦柴。30里水路,行船自然要拉纤。时值冬季,出发的那天早上,路上冰冻,虽然有点滑,但我们拉纤的几个人倒也觉得脚步轻松。次日中午,满满的柴草装上了大船。除了带队的在船上掌舵,我们几个年轻人都跳上岸拉纤。正是午后,冬阳映照,圩堤上冰冻融化,原来的土路一下子泥泞不堪。我们拉着纤绳,一步一滑地低头前行。不一会,脚上的解放鞋就浸透了泥水,裤子上也溅满了污泥……

4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