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管控 真情为民
昭阳街道禁毒办充分发挥职能,把综治禁毒工作放在突出位置,致力于“打、防、管、教”,从源头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禁毒办专干王明晶介绍,全街道涉毒人员349人,正式列为“毒”名单的有89人,经过不懈努力,已经有47人彻底告别了毒瘾,实现康复、回归社会。面对所取得的显著成绩,街道政法委书记、办事处副主任鲍美华点赞说:“街道禁毒办克服种种困难,以实际行动抓禁毒和社区戒毒(康复)管控,为民书写了忠诚、担当、公正、清廉”。
领导重视。在兴化市禁毒委和市公安局禁毒大队的指导下,昭阳街道通过定期召开政法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戒毒工作,及时化解矛盾和问题,明确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以创建无毒社区(村)为抓手,做到领导精力、工作人员、检测设备、办公场所、活动经费“五落实”;与社区(村)签订禁毒责任状,要求社区(村)都落实禁毒专干和宣传员,加强学习培训,提升素质和能力;与涉毒人员签订责任书,硬化捆绑责任,包保到人,把奖惩考核、责任追究落在实处,实现无漏管、无脱管、无失管。
强化宣教。昭阳街道利用宣传挂图、戗牌、标语、横幅和永久性宣传栏广泛宣传《禁毒法》,营造禁毒氛围;并在青少年中开展禁毒法制讲座、禁毒知识竞赛、征文、演讲等活动,教育引导青少年“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同时举办个私业主禁毒法制培训,有效防止各个环节流入“毒品”,全面提升对毒品危害性的认识,形成拒毒、防毒、反毒的强大舆论攻势。西霞社区禁毒宣传员张从义用漫画的形式宣传禁毒工作,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宣传范围从本街道辐射到全市和邻近的姜堰市、高邮市等地,效果明显。
创新帮教。昭阳街道对涉毒人员建档立卡,对未被关押的人员的基本信息了如指掌,重点管控,确定责任人,紧密跟踪、一对一帮教,采取一月一家访、半月一尿检等有力措施,时刻不松,做到与送科技、送法律相结合,与安置就业相结合,与面对面交流感情相结合,与解决生活中具体困难相结合,真正做到帮思想、帮心理、帮身体、帮就业、帮生活,让帮教措施具体化。青年姚某通过3年的社区戒毒后,禁毒办帮助他到南京学理发,回来后开起了理发店,成立了小家庭,生了个儿子。他白天理发,晚上还到一家企业打晚工,一个月收入在5000元左右。姚某打心眼里说:“以前吸毒骨瘦如柴,不像个人,如今远离毒品,身体健康起来,家庭很和睦,感谢党和政府对我的关爱,让我走出了迷茫。”29岁的孙某2次被强制戒毒后,改掉了恶习,禁毒办帮助他联系到一份工作,他每月的工资如数交给父母,为找对象做准备。街坊邻居说:“小孙真的跟换了个人似的,不再是过去没精打采的样子了,多亏了综治戒毒!”
严格管理。昭阳街道紧扣禁毒关键环节,突破难点问题,强化管控,对帮教不落实等问题,制定措施,明确任务,落实责任,认真加以整改和提高;对不服从社区戒毒帮教的复吸人员一律强制戒毒。30多岁的女青年刘某家庭条件好,由于吸毒导致离婚,孩子托给老母亲抚养。在社区戒毒中,她不配合,就连今年春节期间,孩子生病住院也不闻不问。禁毒办工作人员想着不能见死不救啊,于是大海捞针,四处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某娱乐场所找到她,把她带到医院。在病房里,她看到多日不见的孩子呻吟着“妈妈,妈妈”时,嚎啕大哭,跪在父母的面前,当场保证痛改前非,远离毒品,做个好人。26岁的王某于2014年9月22日实施社区戒毒,坚持了17个月之后,不按时尿检,这可急坏了禁毒办工作人员。他们主动与其联系,手机不接,与其父亲联系、通过社区联系,又联系不上。后来通过公安部门手机系统定位找人,终于把王某找到,发现他复吸毒品,及时将他送去强制戒毒,把他从深渊里拉了回来,树立起重新生活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