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外公丁采之
□王岚 王馨
我的外公丁采之先生于2009年10月16日离开了我们,当年92岁。不管时光怎样流逝,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总深藏在我们晚辈的心间。
外公出生于1919年农历七月初九,姜堰市忘私庄的一户书香人家。初中在泰州中学,高中在扬州中学,后来就读于上海大厦大学理工学院化学系。1947年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姜堰溱潼中学、姜堰中学、扬州师范教学。1954年被组织选中,作为首批筹建江苏省兴化中学高中部的教师调往兴化。人在异乡,默默耕耘在兴化教育高中数学的三尺讲台上42年,直至68岁退休。
不会忘记,他老人家永远是干净整洁的衣服,虽然有时打着补丁,却丝毫不减弱他的风度,永远梳理得一丝不苟的头发,永远微笑的慈祥面庞,永远清晰的高等数学思路,永远流畅的黑板书写。
据他的学生们讲:丁老师慢言细语,态度温和,讲课每一步都交代清楚。板书重点突出,整洁清晰。上课铃响,从黑板的左上角开始板书,先题目后演算,步步向右写,边写边讲。下课铃响,粉笔会恰好停在黑板右下角结束。稳稳当当的一节课就像是一部粉笔书写的传奇。
他老人家是极为谦逊和儒雅的人。他的言谈举止,风度学识,是很让学生佩服的,当然更重要的还是敬重他的“德”。他对同事朋友总是深情厚意,对学生更是在学习上悉心指导,生活上百般关心。时任兴化中学教导处副主任的他,总是尽最大能力帮助穷苦的农村学生,尽力给品学兼优的农村学生甲等助学金。那时的他每月拿着几十元微薄的工资,却总是带班上的农村学生回家吃饭,有时甚至连从农村坐船好不容易进城看望孩子的家长也被他一起带回家吃饭(要知道那个年代物质匮乏,吃饱穿暖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他是个特别正直的人,言传身教,时时处处影响着我们晚辈。一个农村学生为了感谢他,从家里带了一小玻璃瓶自产的菜油送给他,他执拗地一定要给钱才收油,这种用钱换一点油一只鸡的事时有发生。他老人家90高龄时一个店主多找了10几块钱,他坚持着一定要把多找的钱送还,送去时店主完全不知情。单位分房,好人缘的他高票数分得一面积较大的房子,可一个当时的副校长与他商量,说自己家有两个儿子,生活压力较大,能否把大房子让给他,我们的外公没有跟家里任何人商量,当场把大房子让了,回家被家人好生抱怨。
40多年的工作生活,无法说得清他批阅过多少次作业,讲过多少节课,开过多少次会议……他教过的无数学生怀念他,他的同事念叨他。接触过他的人,都对他深厚的学术修养、严谨的治学态度肃然起敬。
我们相信尊敬的外公已经化成了天上的星,总在照亮和呵护他的学生、同事、朋友、亲人。唯愿他们平安健康,幸福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