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载物
■/杏 仁
什么是清华精神?梁启超说: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陈寅恪说:独立精神,自由思想;季羡林说:清新俊逸;朱自清只说了两个字:实干。
在清华大学现代医院职业化管理研修班课堂上,孙学勤教授提问:什么是厚德载物?大家都陷入了沉思,无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孙教授让我来回答。答什么好呢?我心里想,最好能用最朴素的语言来概括。于是我脱口而出:“就是学雷锋,做好事,不留名”。同学们在笑,连我自己也感到有些意外,在这样一个高大上的课堂上,我居然给出了这样一个土得掉渣的“戏说”。
不过,也不妨姑存此说。你能找到更直白的语言来诠释这样一个深奥的道理吗?
厚德载物的近义词倒是可以信手拈来:海纳百川,上善若水,厚积薄发,止于至善。
多做好事,默默奉献,日积月累,不断升华,涓涓细水,汇成江河,让世界充满爱,也使自己的人生尽善尽美。这正是厚德载物的现实意义。
厚德载物激励我们,要有宽广的胸怀、崇高的美德、博大的爱心、深沉的担当;告诫我们,要坦坦荡荡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诚诚恳恳做学问。
孙教授自然给出了正解。他指出,厚,是动词,增进。德,是能量。孙教授的解释,或许更接近于《周易》“德积载也”的原始释意。
只有积蓄了高尚的道德,不断给自己“充电”,才能释放更多的能量,承载更多的事物。
我的即兴回答还是过于匆忙,如果再升级一下我的草根版答案,“学雷锋,做好事,不留名”,前面再加上一句“脾气好”,兴许能表达得更完整些。
中医藏象学说中,脾为土脏,具有土之受纳、承载、生化意蕴。脾主中央以灌四傍,为升降之枢,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具坤静之体,而有乾健之运。脾气好,得谷者昌。四季脾旺,不受邪。
“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传说中,人也是女娲抟黄土做成的。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厚德载物,是土地的大美,也是人性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