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初心 超声诊断工作三十年(下)

■/赵家定
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及时随访,搜集、保存有价值病例的原始资料,认真总结经验,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我在1991至1996年的六年时间内,撰写的12篇超声诊断临床实践总结在省以上期刊刊载。其中,刊载于1992年第四期《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的《B超对139例病毒性肝炎胆囊声像变化的观察》一文,获扬州市人民政府“扬州市91-92年度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并获兴化县医学会首次医学论文评选活动一等奖。该文已先于1991年11月22日上午,在上海六院主办的“第六届中日友好超声医学交流会”上,被选为大会学术报告。这是全国超声界的一次盛会,在被卫生部命名为“中国超声发源地”、驰名中外的上海六院的大礼堂内,全国各地的著名专家教授,超声工作者和来自日本的超声医学专家济济一堂。这是一个我终身难忘的时刻。大会由两位国内超声界著名专家主持。我作为一个基层医务工作者,怀着忐忑的心情,走上了全国学术交流的讲台,用投影仪作了有关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胆囊声像变化的特征,以及超声诊断在判断病毒性肝炎病情发展、转归和预后中价值的全文报告。由于当时工具书上认为,病毒性肝炎缺乏特征性的声像变化,超声诊断在病毒性肝炎中价值不大,我在发言结束后当场接受提问并做了解答。大会执行主席、江苏省超声学会会长、江苏省肿瘤医院超声科主任贾译清教授即席作了发言,肯定了本文在临床上的实用价值。会后该文还被上海声学研究所《声学技术》刊用。另外我在1991年第12期《临床荟萃》刊载的《B型超声对肾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一文,于1991年10月获《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编辑部“首届内科学术论文评选”优秀论文。而有关B超诊断对肝脓疡、急腹症及腹水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等临床经验也分别在省以上期刊刊载。
在对本科室年青医师和区、乡医院进修医生的临床带教中,我反复强调医生除了要拥有过硬的技术,良好的服务态度,更要有对病人负责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因为你的举手之劳,可使病人得到正确诊断,及时解除病人痛苦,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一个长期食欲不振的“胃病”病人,来做例行的肝胆检查,检查中我发现近肝处的右肾异常,扩大检查范围发现双肾明显缩小,肾皮质回声增强,肾皮质、髓质界限不清。结合病史,考虑为慢性肾病,我当即建议病人作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最终被确诊为“尿毒症”。卫生系统一干部,夜间感到胃部不适,找我诊查,我发现他胆囊壁呈低回声性不规则增厚,有僵硬感,但无明显的团块状。感觉有异,当即建议他作CT进一步检查,以排除胆囊癌的可能。第二天他即在浙江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检查确诊为胆囊癌,经及时手术而愈。一次,我接诊了一名从中心卫生院转来的腹腔巨大囊肿的四个月婴儿,检查发现该囊肿几乎占据整个上腹腔,经仔细探查,发现巨大液性区的右上方在肝门部和肝总管相通,故诊断为先天性总胆管囊肿,后来患儿去上海医院作了手术治疗。
医生活到老学到老,除了不断更新知识,遇到难题还要虚心请教。去年我在泰州体检中,发现一20多岁的年青健康女性,双肾放射性排列的肾锥体内被均匀的高回声所充填。这一图像在我多年工作中未见过,于是我主动和我兴化市中医院年轻的同事李霞主任联系,用微信发了图像向她请教。不多久她就作出了“海绵肾” 的诊断,并发来有关海绵肾的多篇期刊文章和图片,不但为我解惑,也使被检者得到了确切的答复。
2000年我56岁时,当选为医院工会主席,不再担任医务科长,有更多的时间从事B超诊断。而B超室近年来陆续调进了三名大学生,业务日趋成熟。为了业务可持续发展,我主动辞去B超室主任职务,推荐年青肯干的盛成和医师当了B超室主任。
退休十余年来,为照顾家庭,我受聘于泰州医疗机构,从事企事业职工超声体检工作,不管工作量多大,仍认真细致为每个体检者检查,为受检者首诊查出乳腺癌、胰头癌、肾肿瘤、肝癌、胸膜间皮瘤、后腹膜肿块等,使他们得到及时的治疗。2008年12月,还因在泰州炼油厂职工体检中,发现一职工腹膜后巨大肿块,经手术治愈,泰州晚报作了报道。
医学博大精深,学无止境,临床复杂多变,需心怀敬畏。疾病的正确诊断,需多学科配合印证。要不断更新知识,坚持临床实践,吸取经验教训。值此市中医院建院六十周年、中医院B超室创建三十周年之际,谨以超声工作三十年心得作为纪念。
作者简介:
赵家定,内科副主任医师,原兴化市中医院医务科长、工会主席、B超室主任。是兴化市医学会第一届超声学组副组长,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届影像专业委员会专业委员。